改建過程漫長 建築師:「開荒牛」最難做

◆貫文學校改建項目建築師洪彬芬。 黃依江 攝
◆貫文學校改建項目建築師洪彬芬。 黃依江 攝

  在政府「可供短期使用的政府用地」計劃下,非政府機構或社會企業,一般以5年租約短期租用空置校舍及可供使用的臨時空置政府用地。發展局亦在2019年推出10億元資助,支援獲批機構展開基本修復工程。雖然有政府資助,但不意味着租方無需付出,廢校的改建過程所需要投入的大量人力與時間成本,並非所有租用機構都可以承擔。

  改建的空間不僅需要取得不同政府部門的批文,水電供應也是一個難關。「為達到現時所需消防標準,用電量變大,村校以前的電纜不足以供應,因此要向中電申請安裝電錶,並要重新拖一條電纜過來這邊。」Fanny指為了這條電纜,整個地盤等待了差不多一年時間,「電纜沿着荃錦公路來,要掘路,所以又牽涉到路政署,一段段掘,一點點送來。水也是同樣的問題,但我們無法再等待那麼長時間,所以先向周圍居民借水喉通水,工程才能如常進行。川龍比起其他地方尚不算偏遠,但水電問題都這樣麻煩,那麼再偏遠一點的地方又如何呢?」

  Fanny指廢校的首個租方就像「開荒牛」,要先把所有基建都做好,這一過程漫長艱辛,但相信之後的用家就會便利很多。在她看來,廢校和閒置空間要成為向公眾開放的地方,改造時間漫長,租方投入人力與成本巨大,對於一些小型團體而言是很大負擔。若只能租用5年時間,改造翻新就要用掉3年,剩下的運營時間就十分短暫。「若能延長租用的時間,相信NGO申請的疑慮也會少一些,申請租用的人也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