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譯站】馬騮搶球夠生動 創譯術語添趣味

◆ 社交網絡中的流行詞彙「喵星人」可譯為purrball。 資料圖片
◆ 社交網絡中的流行詞彙「喵星人」可譯為purrball。 資料圖片

  上回講到很多運動術語會仿譯(calquing)或音譯(transliteration)成中文。例如窩利(volley),意指球不着地射門或擊球,又或者開咧戰的「咧」來自英文league,所以開咧戰指聯賽開季第一場。

  其實還有不少術語是以創譯(transcreation)的方式重現中文的,是本地化(localization)的一例。這其實不是什麼有系統、有計劃的做法,只是本地化的說法較易獲大眾接受,愈來愈多人用便漸成主流,下文列舉數例。

  有一個很常見的足球練習遊戲叫馬騮搶球,大概是七八個球員圍成一圈,然後圈內另放一兩個球員,外圈球員互相傳球,而圈中的人則嘗試攔截,皮球被攔下外圈球員便算輸(大概可想像為相反版本的閃避球)。馬騮搶球的英文跟 monkey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原來名稱是rondo。馬騮搶球和朗度哪個更易記易明?

  再舉兩個盤扭(dribble)技巧的例子,盤扭指球員持球扭過對手。第一個是通坑渠,不熟悉足球或籃球運動的朋友想必一頭霧水。通坑渠指先把球在對手胯下推過去,自己再從對手身邊跑過,然後繼續控球。通坑渠的英文是nutmeg,也是肉豆蔻的意思,為何兩者會相關,筆者也不得而知,但通坑渠形象比較鮮明易記。還有插花(胯下運球),足球和籃球都有這種技巧,但講法不同,足球叫step over/the scissors/scissor feint,而籃球則稱之為between the legs。

  除了插花,還有插水 ,但這是種「超技術」(指犯規),就是攻方球員在對方禁區假裝被撞跌,從而博十二碼(博取定點罰球的機會)。

  筆者在網上見過最有趣的運動描述,就是指那些在禁區內身體對抗力顯得特別弱的球員,隨便被對手一碰便倒下,網民戲謔他們為「禁區林黛玉」,形容球員弱不禁風,這種廣大球迷的創意水平又是另一層次了。

  優秀本地化提高玩家投入感

  其實創譯在電子遊戲本地化最常見,尤其是角色扮演遊戲,當中大量招式、人物、道具、對話,本地化的質素對玩家的投入感和遊戲體驗至關重要,也可見遊戲開發商對此十分重視。

  這些翻譯現象絕不限於運動、遊戲,平日舉目皆是。例如社交媒體常見「貓奴」「喵星人」「汪星人」「毛孩」等講法,英文有沒有近似的說法?「貓奴」是否可以是cat slaves?

  全球不乏愛貓之人(cat lovers),當然也不缺類近講法。跟「貓奴」意思較相近的有cat servants,正式一點可叫cat enthusiasts,再科學一點可稱ailurophile,而貓也可叫feline(貓科動物)。「喵星人」是否可說inhabitants of planet of feline?寵物的常見翻譯有這些:喵星人 (purrball)、汪星人(furball/pooch)、毛孩(fluffball/floof/fur baby)。

  ◆ 梁峻朗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