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流器地下篩污 上蓋美化海濱
渠務署建融入社區渠務設施 避風塘既除臭又好玩
地面上流動的污水往往帶有垃圾及污染物,流入海域會造成水質污染。政府渠務署去年啟用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以阻截水流進行隔篩以及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再排放。渠務署日前邀請香港文匯報記者參觀於去年啟用的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並介紹該個截流器的特色,包括使用與天文台24小時連接的全自動電腦系統,可自動操控水閘開關,以及在截流器水閘上蓋設計公共遊樂空間,延伸海濱空間,實踐「一地多用」,兼能解決避風塘的臭味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獲邀到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上蓋的遊樂空間參觀,看到佇立有幾個亭子、遊樂及健身設施,有幾名市民坐在凳子上休息,亦有幾名兒童使用遊戲設施。
渠務署淨化海港計劃部工程師張碩介紹,現場所見的遊樂空間,地下設置旱季截流器的水閘,團隊在建造時將渠務設施融入周邊社區及環境,截流器採用半埋式設計,維修通道和機房設於地底,以降低建築物高度,與附近海濱環境融合。
先篩垃圾 再導引污水入廠
張碩表示以往建造渠務設施時,因為有檢查、定時維修的需要,所以通常將設施上蓋地面圍封不讓市民靠近,但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的設計採用「一地多用」發展模式,「將截流器從海濱後移,把截流器頂部約85米長的空間用作海輝道海濱的延伸,並將其上蓋優化為公共遊樂空間,這個是渠務署首個負責建造和管理的遊樂空間。」張碩續指已經在遊樂空間預留地方方便進行維修,也不會影響市民使用。
他帶記者到建於遊樂空間旁邊的污水泵房,底層有幾個粗身喉管,是運送污水的渠管,而兩個方形的大機器則是隔篩廠,負責將污水內的垃圾篩出,再輸送到污水處理廠,張碩表示經這些步驟處理污水,有助改善油麻地新避風塘的沿岸水質。
24小時自動運作 察水情控水閘
其後他帶記者參觀泵房頂部及控制室,介紹泵房天台設有太陽能發電系統,產生電能供給截流設施使用,該系統的特別之處是近岸、規模大,以及配置的全自動電腦系統與天文台的天氣預報系統24小時連接,「傳統截流器是機械式操作,這個系統會分析來自天文台的最新天氣數據、雨水渠水位等,自動控制開關水閘。」
同時,渠務署與環保署正全面檢視各項改善近岸水質的設施成效,初步發現由源頭堵截污染物成效最好,未來會追蹤污染源、堵截污染物,適時考慮有否需要在其他地方增設旱季截流器。除了全自動電腦系統,張碩表示署方亦使用清淤機器人,以代替工人在密閉、狹窄的環境內進行危險的清淤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及增加安全性,「例如喉管沉積泥沙時,機器人可以去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