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倡中企在歐本土化 建電動汽車產業鏈

  圖:在匈牙利比奧托爾巴吉,工人在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工作。\新華社
  圖:在匈牙利比奧托爾巴吉,工人在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工作。\新華社

  1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接下來中歐之間的電動汽車貿易爭端的走向,大概率兩種模式。

  一種是中方加以反制。「德國三大汽車公司奔馳、寶馬、大眾都已經表態,並不支持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這些歐洲車企在中國的存量市場空間很大。如果中國選擇反制,他們的日子會不太好過。」白明認為,眼下還有二十多天的磋商時間,如果歐方一意孤行,那麼建議中方採取以下反制手段。

  白明提到,另一種是再現若干年前的光伏模式。歐盟曾經要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徵收反傾銷與反補貼稅,後經中歐雙方溝通,決定採用限價格、限數量的「雙限」方式達成共識。但白明認為,這次是加徵關稅,缺乏「雙限」上取得共識的基礎,目前還未看到一種可操作的方案。

  「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不會延緩中國車企在歐洲投資的計劃。」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中國企業需要融入歐洲本土,在歐洲建設電動汽車產業鏈,為歐洲帶來更多就業,推動整個中國產業鏈在歐洲獲得更加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