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茶遊記】怒江美麗公路(中)

◆怒江第一嘯。 作者供圖
◆怒江第一嘯。 作者供圖

  良 心

  怒江美麗公路全線蜿蜒盤亘,穿行於300多公里長的怒江大峽谷谷底,一路與咆哮奔騰的怒江相伴而行。怒江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南北向河流,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怒江上游由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東部的平淺谷地,經過西藏那曲縣東,在流到西藏昌都洛隆縣嘉玉橋之前被當地藏族人稱為「那曲河」,藏語意思是「黑色的河流」。怒江流過嘉玉橋之後始稱怒江,這是因為怒江經過嘉玉橋流入他念他翁山(大怒山)和伯舒拉嶺之間的峽谷之後轉向南流,進入今雲南省北部的怒族地區,被當地怒族稱為「怒江」。怒族語稱「阿怒日美」,意思就是「怒族人居住地區的江」。關於「怒江」得名的另一個說法是,怒江衝進雲南境內的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之間的峽谷之中後,奔流在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之間,西岸高黎貢山的峽谷高差達5,000米,東岸碧羅雪山的峽谷高差達4,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聳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而被稱為「怒江」。

  怒江在雲南境內一直南流,幾乎與瀾滄江平行,經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至雲南省保山地區的張賽附近進入緬甸。怒江流入緬甸後稱為薩爾溫江。薩爾溫江向南流經撣邦高原,最後在毛淡棉附近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從河源至入海口全長3,240公里,中國部分2,013公里,其中雲南段長650公里。怒江像是盤踞在西南的巨龍,蜿蜒、盤旋,靠着絕壁、靠着險水,4,000多米的落差,數千公里的咆哮,從青藏高原垂直而下,氣勢磅礡!

  美麗公路始終沿着奔騰的怒江穿行,沿着怒江上行,經瀘水、福貢到貢山丙中洛,進入西藏察瓦龍,可以一路直達西藏察隅,進入雪域高原。一路可以多面觀賞和充分感受怒江的喜怒哀樂。首先是怒江的「怒」。怒江怒吼,用聲音牢牢地把在途人們俘虜,讓路人心驚!「水無不怒石,山有欲飛峰。」這是對怒江的典型寫照!怒江的性格同它的名字一樣桀驁不馴。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城以南不遠的月谷,怒江上有一處急流險灘,這裏地勢險峻。怒江從貢山縣城奔騰南下到月谷,江面突然從100多米緊縮到50餘米,江心又有巨石橫亘。怒江突然在此受控遇阻,勃然大怒,江流陡然加速,猛烈撞擊江石,浪花飛濺,怒吼如雷,震天撼地。同時奔騰翻滾,掀起70餘米高的巨浪,嘯聲震耳欲聾。專家們認為此處是千里怒江的縮影,最能體現它奔騰咆哮的本質特徵,便將此地命名為「怒江第一嘯」。

  怒江邊留有許多中國遠征軍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在福貢縣城北46公里處的石月亮鄉北面,有一個中國遠征軍回國渡口。這個地方有一座橫跨怒江的「連心橋」,是當年中國遠征軍從緬甸回國的渡口之一。1942年8月至9月,中國抗日遠征軍第五軍第九十六師共2,600餘人從緬甸翻越高黎貢山經亞坪古道進入福貢境內的石月亮鄉,在福貢縣境內休整、補給。連心橋是一座連接怒江兩岸的汽車吊橋,與之相距不遠處還有一座人馬吊橋,它們是「溜改橋」(溜索改橋樑)的標誌,代表着怒江人民徹底告別「過江難」「行路難」的歷史。如今這裏矗立着「峽谷怒江之美麗公路」紀念碑。當然,怒江也有溫柔的時候。上游河段性情溫和,多在淺谷平灘上自由徜徉,但進入橫斷山區後,地勢陡降,群峰崢嶸,在中下游變得暴烈無比,千古無人舟渡。也有人形容怒江:冬天的怒江是女人,漂亮、溫柔;夏天的怒江則是男人,強悍、勇猛。

  美麗公路和怒江連接融合着傈僳族、怒族和獨龍族等10多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一路可以了解體驗古樸純真、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美麗公路兩邊的怒江兩岸是星星點點的少數民族村寨。怒江兩岸的世居民族主要是傈僳族和怒族。以竹篾房和木楞房為主的村寨是傈僳族村寨。竹篾房又稱「千腳落地房」,建築時先在斜坡上豎立幾十根木樁,在木樁上面鋪蓋木板,四周圍以竹篾籬笆,上覆茅草或木板。屋內一般分為兩間,進門第一間為客室,屋中央設一大火塘,上面置鐵三角或3塊石頭,作為燒飯時的支撐,客至都是圍火塘而坐。木楞房的形狀很像一個大木匣,四周用長約5米、粗20厘米的木楞橫架而成。將長度相等的圓木兩端破成凹凸型,然後交疊成長方形作牆壁,四壁着地托住房樑,用橫木固定。整幢房子不用一寸鐵釘,也不留一絲縫隙,可謂巧奪天工。

  干欄式民居為主的寨子,是怒族的寨子。怒族自稱阿怒,是中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怒江兩岸,是怒江和瀾滄江兩岸的古老居民。根據2021年統計,中國怒族的總人口僅有3萬6千餘人。怒族使用怒語,怒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怒族的村落最大者在150戶左右,小的只有幾戶,單家獨戶者也不少。這與怒江地區土地貧瘠、可耕地少、糧食產量不高有關。如村落太大,土地就將超負荷運轉。反之,如村落太小又不利於刀耕火種的集體勞作及防禦。怒族民居通常採用干欄式建築,這種建築形式下部架空,可以有效防止野獸和毒蛇的襲擊,同時還能防濕防潮。房屋結構簡單,多為兩大開間,進門的堂屋設有火塘,火塘不僅是生活取暖的地方,也是議事及傳播民族文化之地,同時也是娛樂場地。隨着怒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小部分怒族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加之隨着公路的修通,建築技術的傳入,磚木結構、磚混結構蓋石棉瓦的民居已在怒族社會中出現。

  美麗公路和怒江沿途,風光旖旎。可見陡峭山谷、茂盛森林、壯觀雪山和飛瀑流泉等各種奇景。一路上的山水景觀堪稱一絕。怒江兩岸的山嶺多在3,000米以上,而河谷中海拔最低僅約700米,顯著的海拔高差和複雜的地域環境影響熱量條件的再分配,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四季之分不明顯。同時因受地貌和緯度差異的影響,具有北部冷,中部溫暖,南部熱;高山寒冷,半山溫暖,江邊炎熱;立體氣候顯著等獨特氣候特徵。因此怒江河谷素有「十里不同天,萬物在一山」之說。立體氣候產生的主體植被、珍稀動植物、名花異卉、稀世藥材成片成林,樹蕨、禿杉、落葉松、杜鵑、蘭花、珙桐(鴿子花)點綴着峽谷勝景的自然美。最珍貴的野生動物有麝。雄麝臍香腺囊中的分泌物乾燥後形成的香料即為麝香,是一種十分名貴的藥材。

  怒江不僅造就了絕世的風景,也因巨大的落差,產生了豐富誘人的水力資源。但是怒江人為保護怒江一直反對水電開發。因為一旦怒江幹流建起水壩和電站,水平面就要大幅上升,怒江兩岸古樸的村落、峭壁峽谷、白雪皚皚的山巒和高山草甸,這一切怒江引以為榮的迷人景色,將全數消失在水底。在怒江人的保護下,即使在西部大開發熱火朝天、工業化進程摧枯拉朽的今天,怒江還保持着最初的模樣。直至今天,怒江仍然是中國唯一一條幹流上沒有修建水壩和電站的原生態大河。怒江,被譽為中國最後一條自由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