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兩沉船提取文物928件套 標誌中國水下考古走向深遠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國家文物局13日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稱,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聯合組隊,使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和「獅子魚」號無人水下遙控潛水器,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開展了三階段的水下考古調查,探明了兩艘沉船的分布範圍,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928件(套)。國家文物局表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標誌着中國水下考古從近海走向深遠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再現明代海上貿易繁榮景象

  據了解,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發現於2022年10月,位於海南島與西沙群島之間的南海海底,遺址水深約1,500米,兩艘沉船其年代分別屬於明朝正德、弘治年間。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建忠表示,一號沉船載滿外銷陶瓷器,二號沉船承載了海外輸入的木材,二處沉船再現了明代中期海上貿易的繁榮景象,尤其是一號沉船琺華器、二號沉船的烏木均是沉船考古首次發現。

  經考古調查確認,一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環形區和條形區組成。其中,核心區長約37米、寬約11米,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約3米,由船體和大量堆疊有序、碼放整齊的瓷器、銅器、竹木器等構成。一號沉船遺址遺物包括但不限於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竹木器等,數量超10萬件。三個階段調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紅綠彩、琺華、單色釉、素三彩等瓷器,醬釉陶器,銅錢等文物890件(套),部分瓷器外底有款,款文有「福」「正」「太平」「吳文自造」等。

  二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和散落區組成。核心區南北長約21米、東西最寬約8米,遺物以原木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鉛錫器等。共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蠑螺殼、鹿角等遺物38件。

  據悉,今次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深海考古調查,首次應用了多種深海技術和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