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加強龍舟競渡「文化+體育」定位
昨日是端午節,多區舉行龍舟競渡。賽龍舟緊張刺激,既是中國民間習俗,也是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引起不少外國人注目,正好為香港實施「文化+體育」策略提供了舞台。政府應加強賽龍舟的盛事定位,同時增添配套,讓國際社會深入認識這一充滿動感的傳統活動,鞏固香港旅遊文化之都地位。
各區龍舟賽事吸引大批隊伍競逐,其中赤柱正灘的龍舟賽參賽者最多,有逾5,000名中外健兒競逐。內地社交平台亦有網民分享端午遊港看龍舟攻略。有旅遊業界人士認為,香港龍舟比賽遍布多區,且結合了漁民文化、嘉年華等,有其獨特性,對遊客很有吸引力,若各界能聯動地區賽事提供相應配套,可望進一步提高本港盛事活動吸引力。
事實上,龍舟競渡習俗早已名揚海外,澳洲、英國、泰國等地都有舉辦龍舟活動。龍舟比賽被列入亞運和東亞運項目後,更成為正規的現代體育賽事。龍舟的龍頭設計突出中國文化的標識,響亮的擊鼓聲和划槳濺起的浪花,刺激觀眾感官,展現選手們的拚勁及年輕人的活力,這些對於喜愛戶外活動,特別是小孩和年輕人來說是相當吸引,對於海外旅客來說,更是一項充滿異國風情的節目。故此將龍舟活動進一步發揮,空間甚大。
香港龍舟活動的優勢,體現在賽事場地,以及活動的國際性。香港三面環海,有多個適合龍舟比賽的場地,包括赤柱、大埔、沙田、香港仔,以及維多利亞港,其中沙田城門河河道筆直,水流平靜,更為龍舟、划艇等水上運動提供一條優質賽道,兩邊的河堤也有廣闊空間架設觀眾席。此外,香港擁有多年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經驗,包括歐美、東南亞的勁旅都曾來港參賽,香港舉辦龍舟賽的水平備受認可。
本港龍舟活動主辦機構未來應加強龍舟賽的動感性與專業性,特別是在活動轉播方面,可與電視台協商,在龍舟賽進行時在熒幕顯示隊伍名稱、起點終點標識,以及考慮在AR及三維技術輔助下,慢鏡重溫比賽隊伍衝線一刻,以更立體多元形式呈現龍舟競渡的刺激性,透過大眾媒體讓境外群眾認識香港的地道民間活動,提升大家到香港一遊的興趣。社會正在對「文化+」議題熱烈討論,龍舟競渡在這方面可以提供現成材料,正待業界為「文化+體育」理念進行實驗與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