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App AI觀貌辨聲評估抑鬱症

◆中大醫學院研發了採用「多模態數據—人工智能分析」的手機應用程式,透過研究證實能有效評估抑鬱症。 中大圖片
◆中大醫學院研發了採用「多模態數據—人工智能分析」的手機應用程式,透過研究證實能有效評估抑鬱症。 中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全球約3億人正受抑鬱症困擾,目前臨床評估是診斷該症的黃金標準,但精神健康服務在香港及全球多個地區供不應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研發了採用「多模態數據—人工智能分析」的手機應用程式,即透過人工智能(AI)分析使用者的「多模態數據」,包括面部表情、聲音及文字等生物指標,以及由腕動計收集到的作息習慣資料作診斷。研究證實此技術能有效評估抑鬱症,結果已於國際期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發表。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兼卓敏精神科學教授榮潤國介紹指,抑鬱症不僅是一種悲傷的感覺,還涉及生理、認知、情緒、語言及作息等多方面變化。「因此除了傳統的臨床診斷,利用電子方式量度及分析一系列多模態數據,亦有望成為新一代的抑鬱症評估和監測工具。」

  該學系於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進行了一項對照研究,共招募了101位抑鬱症患者及82位沒有精神障礙的人士參與。參加者需要連續7天佩戴腕動計以記錄他們的作息資料,並在中大研發的手機程式中評估自己的快樂指數,及錄影片段記錄自己的表情、聲線及感覺描述。

  是次研究發現一系列抑鬱症患者的生物特徵,包括從作息測量結果顯示,他們會減少活動時間,並會出現較紊亂的作息時間,例如遲睡及遲起床;多緊皺眉頭,嘴角向上的表情亦較少;交談時他們傾向談及自己,並較常使用帶有消極情緒的言語。他們語速會變慢,且停頓的時間亦有較大變化;抑鬱症患者及康復者的快樂指數平均都較對照組低。

  診斷約兩分鐘 準確度達81%

  榮潤國續指,抑鬱症患者在情緒低落時會眉頭緊皺,前額與眉頭間會皺縮起來,形成像「Ω」符號般的臉部表情,這類生物特徵可以成為識別抑鬱症高風險人群的指標。

  他說,手機程式的診斷過程約需兩分鐘,準確度達81%,目前只限內部研究使用,預計需要一年以上才有望轉化落地,日後可助診斷和監測此症,紓緩醫護人員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