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演唱會經濟 增強香港競爭力

  王 蘇 資深媒體人

  特區政府創新求變,以盛事帶動經濟增長,而演唱會經濟正是盛事活動的皇冠明珠,尤其值得特區政府關注,做好頂層設計、出台支持政策,把演唱會經濟打造成香港經濟增長新引擎,以此力促建設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韓星鄭智薰(Rain)、扈賢珠(Jessi)、權恩妃(Kwon Eunbi)等日前參與在香港舉行的「WATERBOMB HONG KONG 2024」戶外音樂表演,吸引了8,000名觀眾入場一起「濕身」。一直未有公布香港開個唱時間的Rain,就留待唱最後一首歌時,揭曉7月將在港開個唱的喜訊。壓軸登場的他,向觀眾大喊「Love Hong Kong!」並用廣東話大叫「我愛你」,向觀眾高呼:「7月演唱會見大家!」

  許多國際級歌手近期陸續敲定巡演日程,有歌手已落實會先到香港開演唱會,令香港歌迷期待。2024年香港演唱會時間表正在排期,每月最新最熱門演唱會、粉絲見面會及音樂節活動,讓一眾音樂愛好者有了更多香港好去處。

  演唱會有力帶動消費

  在2024年,亦有不少本港巨星宣布開演唱會,包括劉德華、許冠傑、陳蕾、鄭中基、洪嘉豪等。尤其是「舞台王者」郭富城踏入紅館舞台30年,《郭富城ICONIC世界巡迴演唱會2024》將於8月中下旬舉行,首站香港站一連十場;2023年至2024年在港跨年舉行共24場的《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是張學友第十次舉行的個人演唱會,自2016年以來再次在紅館舉行,演唱包括《藍雨》、《吻別》等在內的多首經典歌曲。

  以上例子,證明香港在發展演唱會經濟的基礎雄厚、優勢盡顯,但對比世界性的演唱會經濟的火爆,香港演唱會經濟的規模、檔次、收益等,仍有改進空間,值得政府和業界思考及完善。

  以早前在新加坡開演唱會的美國歌手Taylor Swift為例,有調查顯示,每位觀看Taylor Swift演唱會的粉絲平均為此花費1,300美元(約10,000港元),其中包括396美元的門票、234美元的應援服飾、384美元的住宿費用、106美元的餐飲費用、159美元的購物費用等,單在美國,Taylor Swift總計將為美國帶動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的消費。

  香港舉辦大型音樂會、演唱會有得天獨厚之條件,不僅能吸引大量遊客到訪,帶動本港的消費、餐飲、酒店等產業,演唱會的票務收入、零售業、餐飲等會拉動本地稅收,同時也對香港經濟提振發展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城市的競爭力凸顯,可吸引更多投資和人才流入。

  做好運營管理打造優質品牌

  政府應抓住契機,做好運營管理,冀演唱會既能提升香港作為國際娛樂中心的形象和競爭力,又能展現香港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和強大的活動組織能力,更能為香港帶來一定的經濟和品牌效應。

  成功舉辦大型音樂演唱會,需要大量組織管理、表演、技術等工作人員,為創造就業提供機會。香港啟德體育園即將建成啟用,令香港發展演唱會經濟具備更好硬件條件,同時演唱會經濟的發展,亦將帶動香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形象升級,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地位。

  香港發展演唱會經濟,還需要配合有效的市場推廣和城市品牌營銷策略,增加演唱會帶來的各種附加值。當然也需要注意演唱會對環境、交通等設施的影響,特別是為觀眾提供切實可行的服務。

  日前一個在西九文化區舉行的音樂節在3號風球下舉行,進場安排受延誤一個多小時,觀眾要在風雨下濕身觀賞。有人理解主辦方安排,雖要「濕身」但覺得「過癮」,不過也有人覺得主辦方照顧不周。到當天晚上10時半散場,觀眾認領行李出現大混亂,數以百計觀眾在場等候,滯留至凌晨2時仍未可離場,舉辦者最終為此道歉。

  又如首次在港舉行、亞洲大型音樂盛事之「ONe LOve Asia Festival 」本月在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行,大會突然宣布因天氣不穩而延期及更改地點,歌手安排亦有大調動,天后級歌手孫燕姿、徐佳瑩被換成香港歌手容祖兒、湯令山、Mirror成員,令已買門票的歌迷大失預算,已預訂的機票酒店需要改期。主辦單位延期的理由並不充分,應提前準備雨天預案,而不是臨時更改,雖已提供全額退款予歌迷,但部分海外歌迷專程來港看表演,若酒店和機票不補償予他們,「何日君再來」?

  這類不愉快事件,如果能預先做好規劃和風險評估,本可避免。主辦單位要痛定思痛,將來加以改善,致力讓觀眾盡興而歸,維持旅客對香港舉辦盛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