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資源傳承創新 共建新潮人文灣區

  粵港澳文化合作第二十二次會議昨日結束,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致辭說,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教育中心,將繼續利用在「一國兩制」上背靠祖國、連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全力參與推動粵港澳文化交流合作,期望三地能共同善用文化資源,拓展一眾藝術家的品牌及增進知名度,共同開拓更龐大市場。共建人文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三地應充分利用大灣區同一地域文化的寶貴資源,深入推進人文灣區建設,用文化融合促進人心相通,持續加強互動合作,促進以嶺南文化為內涵的灣區文化持續繼承創新,向多元新潮方向成功轉化;香港更應充分發揮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作用,助力灣區文化對外傳播,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

  粵港澳三地文化同脈,語言同宗,具有深厚的地緣、族緣、史緣和商緣關係,具有共同的歷史基因、相似的文化稟賦。嶺南文化是三地共同的歷史文化基因。粵劇、粵語歌曲、嶺南畫派等文藝領域,都承載着濃厚而豐富的灣區共同人文記憶,使得各地間更易於形成積極的文化認同和精神凝聚。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的框架,為三地文化交流合作提供良好平台,三地更應加強工作機制的銜接,充分發揮文化「同根同源」的優勢,推進落實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促進三地文化領域的深度合作,合力打造文藝精品。

  香港剛結束的本年度家鄉市集「有得食、有得買、有得玩」,活動多姿多彩,丁財兩旺,好評如潮,其成功因素之一,正是地道文化的氛圍濃厚,家鄉市集輪番上演各地非遺表演,包括京劇、越劇、變臉及多地的民族歌舞表演等等,讓觀眾充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吸引市民熱烈捧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共建人文灣區」,三地文化合作理所當然要利用好灣區內的文物古蹟、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合作舉辦各類文化遺產展覽、展演活動。特區政府十分重視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和互動,已經預留約1億3,500萬元,未來5年內支援藝術家在大灣區做文化交流。

  三地共享文化資源、共襄文化盛事,持續舉辦三地藝術家同台獻藝的聯播節目,這些都可互相取長補短,吸引更多海內外藝術家到大灣區進行展演,促進藝術家創作更精彩的作品,拓展品牌及增進知名度,培養更多優秀文藝人才,拓展更廣闊文化市場。

  灣區文脈相通、親緣相息,加強深化合作,有利文化繼承發展、創新轉化。今年初,深圳重點打造的精品舞劇《詠春》,憑深厚的嶺南文化底蘊,在香港大量圈粉,引發強烈文化共鳴。香港的流行文化曾經風靡一時,影響深遠。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形成良好互補,可以不斷推動文化產業與科技、金融多元融合,讓香港流行文化煥發嶄新魅力,助力大灣區文化產業多元化蓬勃發展。

  作為中西文化交流橋樑的香港,一直舉辦不少文化盛事,包括香港藝術節、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等等,多年來建立良好口碑。聯通粵港澳文化體系,共建人文灣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鑑之高地,不僅展示文化軟實力,塑造良好國際形象,還能促進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不同文化的交流合作,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明年粵港澳將合辦全國運動會,正好是繼續深化文化、旅遊及體育融合發展的良好契機。粵港澳文化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提升至更高層次,可以形成更強力量,說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