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梅足跡】「亞洲流行音樂教父」──鮑比達

◆鮑比達本月舉行入行60年紀念音樂會。 作者供圖
◆鮑比達本月舉行入行60年紀念音樂會。 作者供圖

  車淑梅

  入行60年,金牌製作人鮑比達(Chris Babida)老師是土生土長的中菲混血兒,「其實我的生命注定與音樂有關,14歲時父親患病,為生活我入行了。他是一位音樂人對我影響很大,記得那一次,在彌敦道金巴利道的大樹下,他告訴我如果喜歡音樂,一定要做一個全面的音樂人,什麼都要去學習,包括電影、歌舞劇、作曲、不同樂器等等,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裏。」

  在老師的人生路上除了父親,還有一位重要人物,著名作曲家王福齡前輩,「是的,《不了情》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奇妙的經歷,在一次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宴會上,王福齡先生鋼琴演奏《不了情》,前奏起動掌聲雷動,我仰慕不已,希望自己也有代表作!想不到10年後,突然有一套電影《新不了情》主題曲和配樂都落在我身上,太奇妙了,是誰聽到我心聲?其實那首主題曲注定是我的,當年我住愉景灣,那個早上我準備拿兩首剛寫好的歌過海給導演挑選。怎料我錯過了10點鐘那班巴士,在等待下一班的20分鐘內,我寫多一首,結果導演選了第三首……假如我沒有錯過那巴士,相信世界上沒有《新不了情》這首歌了。」

  老師不斷的努力和到外地學習,見證了整個亞洲樂壇的發展,甚至1983年紅館的啟用,「其實我們早在尖沙咀海城夜總會時,張耀榮先生每晚都在台前欣賞表演,當時他就將整個概念搬上紅館,我的大樂隊由18人變成40多人,大牌如林子祥、徐小鳳、張國榮、許冠傑、梅艷芳、甄妮、羅文等等,每晚都非常熱鬧,檔次不斷提升!」

  其實老師曾在海峽兩岸暨香港的樂壇工作過,這三地音樂人的態度可有不同之處?「有的,好坦白音樂在內地比較傳統,他們的品味比較嚴肅;台灣的空間比較大,如果沒有台灣我也沒有機會寫到八九個歌舞劇;香港早期好好,八十年代好多一流歌手,今天是快餐文化,我們應該放多點心機在製作和指導歌手歌唱方面。藝人可分兩種,一種是真的歌手,另一種商業味道重的,一首歌不單止是好聽還有深度和本身的靈魂藝術。我欣賞炎明熹,她的歌聲領域很廣,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風格,可以溫柔可以澎湃,她好適宜做歌舞劇!如果有機會為她寫歌當然好,我是Open的,其實我最大夢想在倫敦上演自己創作的歌舞劇,可惜機會很微,年紀大了……」

  其實老師創意不斷,也是第一位將中樂帶到流行樂壇,如林子祥的《在水中央》。本月7至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老師入行60年的紀念音樂會「新不了情」就是跟「香港中樂團」合作,裏面有很多色彩,我有兩位歌手胡琳和萬芳,我從未給萬芳伴奏,好新鮮。

  恭喜老師實踐了父親的期望,貴為「亞洲流行音樂教父」,可喜可賀,因為機會永遠屬於有準備、有質素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