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即場製泥人張彩塑 5歲童盼學藝

◆宋小姐手持現場製作的作品「武財神——關公」。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宋小姐手持現場製作的作品「武財神——關公」。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天津的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深得百姓喜愛的傳統民間藝術品。在今屆家鄉市集嘉年華中,香港天津聯誼會為市民帶來該傳統民間藝術品的展示。「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的宋小姐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泥人張是中國傳統案上雕塑的代表,該項傳統手工藝始於清代道光年間,創始人叫張明山,發展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她是次帶來展示的作品有《招財進寶》和《蓮年有餘》,亦有現場製作的作品《武財神——關公》。

  她解釋,每個手工藝品背後都有其意義,一般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例如『招財進寶』常被用來寄託人們對財富與好運的嚮往,象徵着繁榮富裕;『蓮年有餘』則寓意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富裕的財富與食糧。」《武財神——關公》則是泥人張傳統題材,借鑑中國畫藝術,「這個題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寓意,是典型的忠義仁愛的象徵。」

  宋小姐本科修讀的正是泥塑相關專業,「對泥塑、彩塑產生興趣是因為製作出來的藝術品可以體現情與意,看到這些作品能把人物的神韻傳達、能夠表達人物的核心特點,覺得很神奇,自己也很想擁有這樣的技藝,並且也很想將中國的泥人張彩塑發揚光大。」

  她指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優秀作品需要有足夠的歷史和文化知識作鋪墊,「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是泥人張彩塑的主要題材。以關公為例,要把關公製作得出彩就需要很清楚了解這個人物的特點。我在製作一個歷史人物或神話人物之前,都會把有關這個人物的書閱讀一次,而這個過程也讓我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感讚嘆。」

  此外,敏銳的觀察力對一件成功的作品也至關重要。她認為,讓傳統手工藝得到更好的傳承,既需要傳授優秀的傳統文化精華,也要在傳統中注入創新,讓其得到更好的繼承,「現代日常生活人物也是泥人張的主要題材,要把日常人物製作得活靈活現,最重要的是對人物的仔細觀察。」

  李小姐昨日下午帶5歲女兒一同觀看泥人張的製作表演,「因為女兒最喜歡的課就是手工課,她對做手工非常感興趣,所以今日就帶她來觀看,她看了之後也非常開心,也很想自己親手製作。」她續說,泥人張是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樂見女兒對其感興趣,「如果有機會,也想讓她去學習這項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