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海洋運動 可增強旅遊優勢

  盛 華

  旅遊和運動、美食、展覽、時尚等結合的「旅遊+」,已成蓬勃興盛的文旅遊主流,香港作為世界盛事之都,早有將旅遊和運動結合的成功例子,如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等,但開發香港海島遊、將海洋運動與旅遊結合,並藉此壯大香港體育產業新增長點,則仍可大有作為。

  香港獲政府頒授M品牌的體育盛事,已成拉動本港旅遊的重要動力,如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UCI國家盃場地單車賽、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單車節及馬拉松賽事等,如何將此成功經驗,擴展至海島遊與海洋體育運動的結合,值得政府業界深入探討。

  配套交通基建推進海島遊

  香港東平洲海岸公園、印洲塘海岸公園、東龍洲島、蒲台島等,皆是香港具世界級水平的海洋旅遊勝地。但遊客要前往這些海島旅遊,只有周六、周日有很少的班船前往,且部分島上無自來水、無電供應。

  政府與民間合作,已有成功開發鹽田梓、糧船灣等海洋旅遊的例子。政府協調交通配套,原居民負責活動及旅遊景點開發,非盈利組織將藝術裝置展覽設於島上,同時組織義工作導賞,成功令鹽田梓、糧船灣成為海洋旅遊的熱點。

  政府可總結鹽田梓、糧船灣海洋旅遊開發的經驗,與業界持份者合作,盡快完善東平洲、印洲塘、東龍洲、蒲台島等的交通及基建配套,同時可考慮將現有西貢至糧船灣途經滘西村的班船路線,從僅可遊覽東海四大名洞之一的吊鐘洲洞,擴展至亦可一次遊覽沙塘口洞、關刀洞和橫洲角洞,若能再將萬柱海岸、東壩附近的破邊洲等火山六角柱形石地質景觀納入,絕對是具世界級吸引力的香港旅遊新線路。

  獨木舟賽可邀內地選手參賽

  香港具備將海島遊與海洋運動深度結合的得天獨厚條件。香港選手李麗珊1996年勇奪奧運滑浪風帆金牌,帶動香港滑浪風帆運動的廣泛普及,目前已形成從小學生到大學、到成人的成熟培訓體系及比賽開展,幾乎月月可在維港見到滑浪風帆比賽的場景,如春季帆船賽、香港環島賽、海岸賽艇環島賽等,加上2025年第15屆全運會的滑浪風帆將在維港或西貢舉行,勢必再掀滑浪風帆熱。其實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還是全世界滑浪風帆製造業的基地,再度重振滑浪風帆產業相信亦不是夢。以滑浪風帆賽事包裝及旅遊宣傳推廣為起點,將香港海洋運動與旅遊結合,相信可為香港文化旅遊增添新動能。

  香港獨木舟運動,包括K艇、海洋獨木舟、surfski逐浪獨木舟等,同樣具有世界級水平,既可如澳洲珀斯、南非德班一樣,打造成世界級好手每年定期前來比賽的地方,更可與國家有關部門合作,將香港設為內地各省市海洋運動教練的集中培訓基地、海洋運動愛好者的訓練與學習基地,學校及教育部門亦可與內地結成友好學校,讓更多內地學生可來香港體驗海洋、學習海洋運動。目前香港獨木舟賽事,較大型的有8月的馬拉松半環島獨木舟賽、11月的清水灣經鶴咀至赤柱的龍舟賽,這兩大賽事,可考慮邀請灣區及內地其他各省、台灣地區的獨木舟愛好者乃至專業選手組隊來港參賽。

  事實上,將海洋運動與海洋旅遊結合,可成為本港旅遊吸納商務高端客的重要手段。業界已有建議:一是在酒店放置海島遊、海洋運動遊的旅遊宣傳資料,註明需時多長,配備酒店接送巴士,收費透明,可讓商務客靈活選擇;二是在中環、尖沙咀等核心商務區設置白領中午出海玩直立板、surfski逐浪獨木舟的配套設置,午後可出海玩一小時;三是舉辦青少年及中老年人的各類海洋運動比賽,吸引學生家長、有經濟能力的中年人來港參賽兼旅遊等。這些建議值得政府參考,政府要主動作為,做好海洋運動和海島旅遊結合的規劃,鼓勵業界投資、參與,共同壯大本港文旅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