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明路/優化「2元優惠計劃」的可行性\陳進雄
「2元優惠計劃」自2012年推行以來,一直受到長者和符合資格的殘疾人士的歡迎。計劃允許受惠人士以每程2元的票價搭乘港鐵、專營巴士、專線小巴等公共交通工具。2022年,受惠年齡從65歲或以上,放寬至60歲或以上人士。根據政府數據顯示,計劃的開支由2021/22年度約12億港元,增加至2023/24年度的40.5億港元,今個年度的預算開支增至60.1億元。隨着人口老化和政府財政赤字的加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已要求相關部門檢視「2元優惠計劃」和「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運作,讓計劃可以財政上可持續模式繼續提供。
「2元優惠計劃」是一種社會責任,回饋曾為香港作出貢獻的長者,並為社會上較弱勢的殘疾人士提供一點支援。市民獲得福利永遠不會嫌多,但市民也要理解政府需要平衡財政狀況,量入為出。筆者認為,政府在檢視相關計劃時,要注意維持福利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以及受惠人士的需求等。在檢視過程中不要陷入「2元陷阱」,不可只考慮收緊優惠年齡與否,因為現時環球經濟不景,香港的經濟並未回復到疫情之前,如大幅調整優惠,恐怕會招致市民抱怨。政府可探索其他選擇,例如:
調整長途車優惠。保留原來的2元乘車優惠,但當車費超過10元時,可將優惠調整為原價的一半。這樣可避免一些市民長車短搭,浪費公帑。
限制使用次數。2018年數據顯示,受惠人士一年平均乘搭次約400次。依實際需求情況,2元優惠的次數可限制在每月40次,之後需付正價或高於2元的特惠價。這既可以滿足大部分受惠人士的需求,又可以降低政府財政支出。
分時段實施。在繁忙時段可取消或調整優惠票價,減低繁忙時段的運輸壓力,也可避免優惠在工作上被濫用,破壞優惠的初衷。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選擇,相關部門在檢視「2元優惠計劃」時可作綜合考慮,平衡財政可持續性、社會公平性及市民的感受。同時,當局也要加強與市民溝通,讓他們了解政策背後的考量和挑戰,以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民主思路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