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五個認同」 在有形有感有效上用力

  通過構建和運用中華文化特徵、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系,能夠不斷增進各族群眾的「五個認同」。

  在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鄭大發看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他認為,大力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既有利於培育中華兒女的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有利於培育中華兒女的理性精神,激發人們的精神追求。

  鄭大發建議,明確新定位,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極為重大的時代意義。在切實做好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工作中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將各族人民凝聚起來,激發活力,獲得動力,形成合力;提出新目標,強調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着眼點,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使構築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趨於系統化、具體化;確立新路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個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步步推進。

  在抓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過程中,如何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敘事體系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切身感受「鏈接」起來,做到有形有感有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結合新疆的探索和實踐經驗,全國政協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戰部部長伊力扎提·艾合買提江建議,「用品牌工作的意識推動黨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用老百姓看得見的東西、聽得懂的語言和感受得到的情感,充分展現黨的民族政策在新疆的偉大實踐和歷史性成果,體現黨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和偉大成就,更好推動黨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發揮文化體育活動潛移默化作用浸潤各族群眾心靈,多在新疆舉辦一些全國性的文化活動等,為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開闢場域。

  近年來,全國文博機構以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為引領,加速構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博闡釋和宣教話語體系,已取得可喜進展。

  但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鄭茜在調研中發現,服務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博闡釋和宣教實踐,目前還存在一些難點和堵點,急需通過相關政策加以疏通引導。

  鄭茜認為,有必要從國家戰略層面系統梳理關涉國家文化安全的古代多元文化遺產清單,包括實物形態的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以及非實物形態的傳說、故事、習俗、記憶等。建議各地探索建設以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利用古代多元文化遺產的示範專案,依託各級博物館開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多元文化遺產主題展覽,推出具有大歷史觀教育特色的主題旅遊線路,推出具有權威性和示範引領性的研學旅遊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