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黨委書記任友群率團訪饒宗頤學術館 鼓勵青年學者傳承國學文脈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

◆山東大學與香港大學交流雙方合照。
◆山東大學與香港大學交流雙方合照。

◆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姚錫安(右)陪同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參觀。
◆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姚錫安(右)陪同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參觀。

◆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左)和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香港大學前校長李焯芬。
◆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左)和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香港大學前校長李焯芬。

  5月27日下午,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率山大黨委副書記王君松等一行訪問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雙方就弘揚饒宗頤的治學理念及傳承中華文化方面進行深度交流。

  拜訪期間,任友群向饒宗頤塑像獻花並率團鞠躬。他說:「資訊化的時代,社會節奏變得越來越快。每個人都要找到內心的空間,讓自己靜下來、慢下來,所以期待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研究,能讓更多人從古人的智慧中找到解決當下問題的方法和啟發。」

  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姚錫安歡迎稱:「特別榮幸任書記能夠到訪,就饒宗頤和山大間的情緣進行交流。饒宗頤學術館有四萬多卷藏書,很多都和儒學息息相關,希望能有更多學者過來,尤其是山大的同學們,利用好這些材料,更好地發揚國學。」

  呼籲加強兩地國學合作 

  任友群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要求。作為山大一分子,接下來將呼籲山大為香港中小學的國學老師和歷史老師提供傳統文化培訓,並鼓勵兩岸三地的青年學者以饒先生為典範,深入進行國學研究,弘揚學統、傳承文脈。「要加快相關學術成果的整理,包括一些演講稿、書信、年譜,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整理,這也為我們當代的青年學者提出了學術研究的新方向和挑戰。」

  任友群還表示,大學肩負着文化傳承的職責和使命,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承發揚好中華文化,對社會和時代有所裨益,就需要更前瞻性和系統性的謀劃。只有始終對學者、對學術、對文化心存敬意,才可以把具體工作融匯到大使命中去。

  饒宗頤和山東大學淵源深厚

  饒宗頤是中國國學泰斗,在傳統史經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也與山大淵源極深,與山大文史哲學術傳統一脈相承。上世紀三十年代,饒宗頤加入著名歷史學家、後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所長的顧頡剛等學者主持的禹貢學會;四十年代,後為山大歷史系「八馬同槽」之一的童書業教授,為饒宗頤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代表作《楚辭地理考》作序,稱讚其治古史地學,深入堂奧;五十年代,曾在山大醫學學科前身齊魯大學任教務長的英籍學者林仰山,到香港大學擔任文學院院長,獨具慧眼地聘請饒宗頤到中文系任教,也開啟了饒宗頤與山大此後長達半個世紀的緣分。

  山大百年校慶之時,饒宗頤題詞「齊魯情未了」。110周年山大校慶,饒宗頤題詞「河嶽鍾靈,山大毓秀」;2014年底,他為山大博物館題名,他的字跡金鈎鐵劃,力透紙背。「饒先生和山大間獨特而珍貴的學術因緣,表達了他對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蓬勃發展的期望和祝願,也映照出一代學術泰斗與百年學府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誼。」任友群說。

  學習饒宗頤傳承中華文脈薪火

  「饒宗頤先生並沒有拘泥於某種文化形式,而是幾乎涉獵了傳統文化的全部領域。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精神生活十分豐富。我們現在的青年學者要學習他安靜淡泊的治學態度,以及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的品質。」任友群表示,饒宗頤對學術堅守之弦歌不輟及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懷值得學習傳承,其骨子裏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支撐他在崢嶸歲月中砥礪前行。「他經歷了戰爭年代,在那個年代謀生是異常艱辛的,更遑論還要堅持學問研究,但是他做到了。在戰爭年代,學術成果有時很難立即引起關注,所以需平常心看待得失,當時的饒宗頤不會預料到未來自己會成為名滿天下的大師,他並非為了名利治學,而是為中華文脈的薪火相傳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寧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