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審時度勢暫緩垃圾收費 順應民意展現治理水平\姚志勝

  政府昨日宣布將暫緩垃圾收費,將不會在8月1日推行計劃,同時會做好各項配套工作。政府的「先行先試」報告以及多個民調都顯示,主流民意並不認同如期推動垃圾收費,不論是宣傳教育、配套工作,以至當前的經濟環境,都表明香港並不具備全面推行垃圾收費的條件,如果堅持在8月1日推出,將會造成大量混亂,加重市民及商戶負擔,引發各種民怨,不利於香港社會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政府果斷暫緩實施垃圾收費,並非不重視環保,而是審時度勢的優化調整,主動回應民意民情,反映特區政府對民意的重視以及實事求是、務實理性的施政風格,更加充分展現出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治理水平。

  對於垃圾收費政策,民意幾乎是一面倒反對。《大公報》早前進行的網上問卷調查,共收到31549名市民回覆,結果顯示91.8%市民不支持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計劃,僅5%支持如期落實,多達76.8%市民認為,政府應擱置垃圾收費計劃。多個民調亦顯示,主流民意反對在8月1日實施計劃。政府早前在14個試點進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並透過區議員在試點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七成受訪居民表示,棄置垃圾量沒有改變,六成人沒有因為「先行先試」計劃改變回收量。同時,不少居民反映政策擾民,商場商戶則稱勞民傷財,都建議延遲或取消計劃,連政府合署的管理公司也「嫌貴」,盼望指定袋價錢能夠減半。

  現時不具備落實政策條件

  這些民調清晰表達了社會對於垃圾收費的民意,絕大多數市民對於政策有保留,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垃圾收費以「寓禁於徵」的方式減少製造廢物,但成本卻全數轉嫁到市民及商戶身上,而且回收廢物過程繁瑣,大幅增加各界工作量,特別是清潔工人、物業管理更是首當其衝,政策對千家萬戶都造成影響,自然引起市民較大反彈。

  二是垃圾收費缺乏足夠配套支援,不但在宣傳教育上未能跟上,甚至連基本的回收設施亦極不足夠。以廚餘為例,佔香港城市固體廢物三成,是垃圾回收的重中之重,但全港現時安裝的智能廚餘機只有數百個,只能覆蓋全港少數的屋苑,而且香港現時處理廚餘的設施只能處理全港十分之一的廚餘,另外九成廚餘送往堆填區。這說明香港根本並未準備好落實垃圾收費,垃圾回收之後也處理不了。

  三是現時的客觀環境並非推行垃圾收費最佳時機。香港目前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首要工作是發展,抓緊國家發展機遇增強香港興的動能,同時香港經濟復甦未如理想,外圍經濟環境波動,工商百業都面對沉重的經營壓力。在這個時候再推出勞民傷財的垃圾收費,恐怕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更會引發無日無之的爭議,甚至可能被別用有心者借題發揮,炒作風波,打擊政府,不利於社會集中精力謀發展惠民生。在民意、執行、時勢上,香港現時都不具有落實垃圾收費的條件。

  垃圾回收是推動環保的重要舉措,垃圾收費亦在不同國家及地區成功落實,現時最大問題不在於垃圾收費本身,而在於香港缺乏配套,更在於當前時勢不就。垃圾收費目的是通過「寓禁於徵」方式推動垃圾回收,垃圾收費是手段不是目的,但如果配套不足,香港連回收設施也不足夠,大多數市民亦不理解及支持政策,推出垃圾收費不但無助廢物回收,反而成為「擾民」政策。

  體現政府重視社情民意

  在政府「先行先試」中,市民棄置垃圾量根本沒有減少或只有少量改變,這說明移風易俗是一個長時間的社會工程,不是出台一個政策就可以達到。既然如此,政府更加沒有必要堅持在8月1日推行政策。現時果斷暫緩實施,既是回應民意訴求,亦讓政府有更足夠的時間優化政策,完善配套,為推行垃圾收費創造更有利條件,這是一個理性的做法,亦展現政府的科學決策。

  有人擔心政府調整政策可能會被外界質疑推動政策不力,這種憂慮完全不必要。恰恰相反,政府在處理垃圾收費上,不但沒有失分,反而是加分,原因是在整個過程中充分體現出政府對社情民意的重視,對政策的實事求是,以及在施政上的靈活和彈性。

  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七一」重要講話中對香港特區提出「四點希望」,當中包括「着力提高治理水平」。行政長官李家超領導的新一屆特區政府,自上任以來一直將提高治理水平作為頭等大事,從制度架構入手,從管治作風抓起,從能力建設切入,推出了多項提高治理水平的舉措,直面香港深層次矛盾,成效有目共睹。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風格,更體現在科學決策,理性務實,重視民意等方面,推出的政策都能夠掌握民情,順應民心,因時度勢,因而能夠善作善成。

  這次政府處理垃圾收費上,同樣展示出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治理水平,成功消除爭議,讓社會可以集中精力做好發展民生工作,這正是管治水平的展現。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