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幣」收集虹膜資料 私隱署裁違例促停止

  左圖:私隱專員公署於今年1月31日持法庭手令,進入「世界幣」項目在香港的六個營運點進行調查。右圖:大公報記者昨日前往「世界幣」油麻地的營運點,未見相關業務運作。\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左圖:私隱專員公署於今年1月31日持法庭手令,進入「世界幣」項目在香港的六個營運點進行調查。右圖:大公報記者昨日前往「世界幣」油麻地的營運點,未見相關業務運作。\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大公報訊】記者鍾佩欣報道:虛擬貨幣「世界幣」(Worldcoin)透過虹膜掃瞄,收集用戶的面容及虹膜影像,在香港營運期間共對8302人進行面容及虹膜掃瞄認證。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日表示,經調查後裁定,「世界幣」在香港的運作,包括保留個人資料長達10年,違反《私隱條例》規定,公署已發出執行通知,要求「世界幣」停止虹膜掃瞄裝置在香港收集市民的虹膜及面容影像。

  曾對8302人進行面容虹膜掃瞄

  大公報記者昨日前往「世界幣」營運點,在油麻地的營運點未見相關業務運作,店內展示其他公司的宣傳品。在數碼港內未見有營運點,職員表示對該公司沒有印象。大公報記者向「世界幣」發出電郵查詢,截稿前未收到詳細回覆內容。

  私隱公署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於「世界幣」營運點進行了10次「放蛇」行動,並於今年1月31日,持法庭手令進入位於油麻地、觀塘、灣仔、數碼港、中環及銅鑼灣的營運點調查,再經過兩輪查訊後,完成調查。

  公署發現,參與「世界幣」項目的人,需讓有關機構透過虹膜掃瞄,收集其面容及虹膜影像,以「驗證」人類身份及製作虹膜編碼,藉此獲取註冊身份,定期免費獲得「世界幣」。

  保留個人資料長達10年

  公署認為,「世界幣」收集面容及虹膜影像並非必需,而且超乎適度。相關私隱聲明、生物辨識資料同意書的內容欠缺中文版本,營運點的職員不會向參與者解說或確認他們明白文件內容,更不會告知他們有關披露生物辨識資料的風險。而且「世界幣」會保留個人資料長達10年,以用作訓練核實身份程序的人工智能模型,公署認為時間過長,屬於過度保留個人資料。

  私隱專員鍾麗玲呼籲市民,如發現「世界幣」在香港仍存在虹膜掃瞄裝置營運點,應立即向公署舉報,以便公署採取執法行動。

  「『世界幣』沒有說出收集虹膜影像用來做什麼,即是他用來做什麼都可以!」資訊科技專家,香港智慧城聯盟創辦人楊全盛向《大公報》表示,收集個人資料前必須向公眾說明其用途、使用時間及地點等,認為該組織處理做法相當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