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大廈居民:指定袋無助減廢

  圖:在長沙灣道的三無大廈,梯間垃圾桶塞滿垃圾,但全部沒有用指定袋包裹。
  圖:在長沙灣道的三無大廈,梯間垃圾桶塞滿垃圾,但全部沒有用指定袋包裹。


  【大公報訊】記者伍軒沛報道: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推行已逾一個半月,政府將於下周一(27日)向立法會交代試行計劃報告。大公報記者近日再次實地走訪各試點,發現深水埗兩幢三無大廈住戶對使用指定袋反應仍然冷淡,在垃圾收集站未有以指定袋包裹的垃圾,廚餘回收桶使用率亦低,有清潔工表示每日不多過四個人使用。

  垃圾收費政策原意是透過規定市民付費使用指定袋,鼓勵源頭減廢,分類回收,不過有試點居民說,實踐發現指定袋無助鼓勵源頭減廢,而且社區回收配套不足,無誘因鼓勵分類回收。

  深水埗北河街15及17號、長沙灣道58號兩幢三無大廈,是先行先試計劃試點之一,大公報記者自4月1日以來持續觀察推行情況,發現兩廈居民雖獲政府免費派發指定袋,但從未積極使用,有住戶起初有使用指定袋,6日後已換回普通垃圾袋;有住戶說嘗試分類垃圾以減少垃圾量,但發現要花半小時,不可能下班後再花費這些氣力。

  回收站遙遠 沒時間天天去

  大公報記者於上周一(13日),即試驗計劃推行一個半月時,再到兩廈實地觀察。北河街三無大廈的居民通常將垃圾丟到樓下垃圾箱,再由清潔工人搬到醫局街垃圾收集站。當晚9時,記者見到垃圾箱內堆滿生活垃圾,但未見以指定袋包裹;醫局街垃圾收集站附近的兩個廚餘回收桶亦空空如也。

  「今天還沒有人用過!」清潔工明哥(化名)告訴記者,平常幾乎沒人使用廚餘回收桶,即使有,一天也不超過四人,「大家嫌麻煩,管他廚餘不廚餘,一併扔到垃圾桶,簡單。」他說在垃圾站也很少見到用指定袋包裹的垃圾,相信因為居民參與意欲不高,「沒有人管理,也沒有人宣傳教育,大家丟垃圾時不會考慮太多;試過一兩次分類之後,覺得麻煩就不會再做。」

  在長沙灣道三無大廈試點,住戶日常將垃圾放在樓梯通道,由清潔工人處理。晚上9時,大公報記者逐層觀察,基本上每層都有住戶丟出來的垃圾,但只有四包有使用指定袋,有一戶則是將指定袋套在垃圾桶上,供全層住戶共用。

  該廈居民韓先生告訴記者,本月仍有收到免費派發的指定袋,但鄰居們「會用的就用,唔用的就一直都唔會用。」他說自己初時有使用指定袋,但一段日子後,發現自己並沒因為用指定袋而源頭減廢,反而要記着使用指定袋的感覺很不自然,「做回收,要跑去垃圾站,相隔幾條街,香港人生活繁忙,誰有時間天天跑兩條街為了源頭減廢呢?回收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街坊:廚餘回收 浪費時間

  居民如有回收物要棄置,須拿到相隔兩條街的大南街垃圾收集站,距離約600米。記者到訪垃圾收集站,發現廚餘回收桶亦是空空如也。垃圾站清潔工輝哥(化名)告訴記者:「每天只有三、四人來做廚餘回收,晚點可能會有人來吧。」他稱在先行先試初期,不時有市民過來棄置廚餘,但其後逐漸減少。

  「街坊嫌廚餘回收麻煩。」輝哥說,不少街坊反映,做廚餘回收是浪費時間,而且沒有任何獎賞,毫無吸引力,「如果全部換成掃二維碼儲積分的那種廚餘機,可能街坊會願意做多一點。」

  視頻:伍軒沛、葉浩源、李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