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ISEF獲獎可命名小行星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今年已進入第七十五屆,每年競賽會於美國不同城市輪流舉辦,各地參賽者均需從其所屬國家或地區的區域賽晉級,才能參加總決賽,可說是匯聚全球創科尖子學生。此外,在ISEF中獲得一等獎及二等獎的學生,亦將有機會獲國際天文學聯盟推薦,利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現的小行星,以得獎者名字命名,而成為「星之子」、「星之女」。

  過去20年香港曾誕生多位「星之子」、「星之女」,其中年輕科創企業家陳易希,便曾於2004年憑着「智能保安機械人」獲得ISEF物理學組二等獎,翌年更獲麻省理工把小行星以其名字命名;而另一名「星之子」陳嘉鍵,憑項目「神奇纖維塑膠」,於2007年奪得ISEF環境管理學組一等獎;香港學生首名「星之女」李安琪,則以有關烏龍茶抗癌功效研究於ISEF獲獎,並在2010年獲國際天文學聯盟把編號11073的小行星名為「李安琪星」。

  此外,全球有逾20位諾貝爾得獎者過去曾於ISEF中獲獎,因此ISEF亦被稱作青年科學家的搖籃。◆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鼎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