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婺劇載譽回歸「中國戲曲節」

  圖:浙江婺劇《三打白骨精》劇照。
  圖:浙江婺劇《三打白骨精》劇照。

  今年,香港舉辦首屆「中華文化節」,囊括「中國戲曲節」等多齣經典好戲。其中就有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上演的婺劇演出《三打白骨精》和《穆桂英》以及折子戲等。日前,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的刀馬旦楊霞雲及文武生樓勝與香港八和粵劇學院學生進行互動分享,也為7月的演出做一系列預熱工作。\大公報記者 劉毅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從2013年起來港多次,今次將在「中華文化節2024」期間,於7月26日至28日呈現取材自西遊記的故事《三打白骨精》,梅花獎得主楊霞雲和樓勝,連同演員周宏武分別飾演白骨精、唐僧和孫悟空,眾人大耍「變臉」、「下高翻」以及「雙砸險」等技藝,  演活婺劇猴戲的「三變三打」。楊霞雲、樓勝還將在全劇《穆桂英》中扮演穆桂英和楊宗保,展現婺劇版楊家將故事特色。

  「文戲武做」富有動態

  楊霞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形容,婺劇是一個多聲腔劇種,結合崑曲的柔美,也有秦腔的粗狂,且強調「文戲武做」,唱腔節奏富有動態,台詞也十分鮮明突出,就算是展現人物心境,亦十分外放。樓勝也生動形象地表示:「婺劇的創作靈感來自民間,接地氣,散發着『泥土的芬芳』。」

  因此,「文戲武做」是婺劇的鮮明特色,樓勝進一步闡釋劇種特色時說:「婺劇中的文戲富有生動而強烈的節奏,人物的情感通過外化的動作傳遞給台下的觀眾,而武戲部分則運用電影電視的動作造型,清晰展示藝術細節。」

  二人介紹今次帶來的《三打白骨精》是去年3月創排的新戲,楊霞雲表示,之所以會考慮這部戲,是因為它老少皆宜,戲中不僅會表演絕活,還加入了魔術和雜技元素,「婺劇觀賞門檻不高,就算是第一次看戲的觀眾,也不會有觀演障礙,也因此更容易吸引到年輕人,所以我們在編創劇目時,也會增添年輕人喜歡看的視覺效果。」

  比之粵劇的楊家將故事,婺劇版《穆桂英》的劇中人物也貫徹了該劇種之鮮活特色,主人公穆桂英的出場拉近了與台下觀眾的距離,「婺劇版穆桂英是一個十足的野丫頭,她率真、可愛,比如面對公公的挑釁,她會一槍將對方挑下馬,不會藏着掖着,也因此讓觀眾覺得更為可親。」

  婺劇《穆桂英》接地氣

  樓勝繼而補充說,婺劇《穆桂英》體現了婺劇的接地性,並非傳統的英雄劇目,而是可以從家庭倫理的角度進行解讀,「劇目整體風格都是一部輕喜劇,觀眾可從輕鬆的輕喜氛圍中,感受穆桂英作為女子的家國情懷。」

  這次的演出已經是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第四次訪港,本地能欣賞婺劇的觀眾愈來愈多。回首過往,楊霞雲坦言,初次來香港時也一度忐忑,「當時我們覺得可能本地觀眾對婺劇認識不足,或許很多人連『婺』這個字都不認識,我們能成功麼?」等真正開始在香港演出婺劇,她發現觀眾的人數是按場次遞增,「首場演出上座率約60%,次日約90%,到第三日演出時幾近全場滿座。」香港觀眾對婺劇欣賞、熱愛,令她對之後的演出也都充滿信心。

  此外,在楊霞雲看來,婺劇與粵劇一樣都有很強的包容性,這種共通性也拉近了婺劇與香港觀眾的欣賞距離。

  楊霞雲和樓勝說十分珍惜今次的演出機會,因為香港是一個鏈接海內外的窗口,可以令戲曲之光折射到世界各地,他們也希望未來可以以此為契機,令婺劇這項扎根民間的戲曲藝術,能走向世界各地。

  部分圖片:大公報記者劉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