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籐峽水利樞紐:大灣區供水安全的「水龍頭」

  圖:大籐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也是珠江—西江經濟帶和「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基礎設施建設的標誌性工程,是兩廣合作、桂澳合作的重大工程。 周軍 攝
  圖:大籐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也是珠江—西江經濟帶和「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基礎設施建設的標誌性工程,是兩廣合作、桂澳合作的重大工程。 周軍 攝

  今年入汛以來,珠江流域防汛形勢嚴峻複雜,作為珠江流域防洪關鍵性工程大籐峽水利樞紐工程,已充分做好抵禦洪水、築牢防線的準備。

  大籐峽公司樞紐管理中心工程師李穎說:「水情調度既要防汛也要抗旱,閘門除了在防洪時調整,在水資源調度時也要調整。」李穎介紹,每到冬季枯水期,上游來水偏少,珠江口就會形成海水倒灌、鹹潮上溯,嚴重影響粵港澳大灣區的供水安全。

  調水「以淡壓鹹」是目前抵禦鹹潮最有效的方式。在珠江委組織實施的2023—2024年度第四次珠江壓鹹補淡應急水量調度中,大籐峽工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供水保障「第二道防線」的主要水庫,向下游應急補水,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2023年,西江來水持續偏枯,大籐峽工程壩址處年徑流量較多年均值偏枯近六成,為1936年有水文數據統計以來最枯的一年。疊加2024年元宵節前後珠江河口附近天文大潮將與南下寒潮大風,珠江三角洲城市供水形勢異常嚴峻。

  2月19日20時起,大籐峽工程將流量調整至2890立方米每秒,按日均流量1740立方米每秒向下游應急補水,全力壓制珠江口鹹潮。西江水經過70多小時的奔流抵達珠江口,為元宵節天文大潮期間粵港澳大灣區居民送去了幸福水、放心水。

  「大籐峽工程可以說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水龍頭』,相較於天生橋、龍灘等上游水庫,從大籐峽工程直接調水,響應時間可由10天縮短至3天。調水精度和效率的大幅提升,是破解澳門缺水困局的關鍵『鑰匙』。」大籐峽公司樞紐管理中心水情調度科科長黃光膽說,大籐峽工程2020年3月開始運行以來,先後16次參與流域應急補水,累計補水量25.7億立方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的重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