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宏觀經濟向好 企業仍需自強


  香港經濟穩中向好,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表示,本港近月股市反彈、樓市交投量增加,反映宏觀經濟形勢向好,然而不同行業復甦情況不平均,零售及餐飲業仍在努力適應市民及旅客消費模式轉變帶來的挑戰,政府會主動出擊創造更有利市場條件,以盛事活動吸引更多市民和旅客消費,同時推動創科發展和其他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為短中期經濟增添動力。

  政府日前公布的數據亦顯示,本港首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2.7%,服務輸出按年實質增長更高達8.4%,整體貨物出口隨着外部需求略為好轉而上升6.8%,私人消費和整體投資開支繼續擴張。市場普遍展望本港經濟在今年餘下時間還會錄得進一步增長。

  自由經濟下,市場升升跌跌是常態。撇除地緣政治因素,此前本港股樓受壓和現時市民北上消費等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受周期性因素影響。美元利率不斷上升,直接導致置業成本大增,樓價受壓;美元走強,人民幣、日圓和歐元等主要貨幣相對港元貶值,港人外遊消費變得愈來愈划算,驅使外遊數字高踞不下;年初股市交易量偏低,但近月環球投資情緒明顯轉變,港股從今年低位已累積反彈超過三成,成交顯著增加,上周曾出現單日成交額逾2,000億元……因此一時的挫折或不景,不應過度解讀或急於下結論,自亂陣腳。

  經濟好壞始終要看基本面,對個別行業或企業來說則是要看自身競爭力。雖然電子商務的興起令本港「購物天堂」和「美食天堂」等方面略有失色,而且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帶來不確定性,但本港營商基調良好,而且作為東西文化薈萃的國際化大都市,擁有眾多獨有文化底蘊,更加有祖國龐大實力和市場為後盾,對各地企業和旅客均極具吸引力。截至今年4月,本港共有超過143萬間本地公司,為歷史新高;新成立公司按月增加約1.2萬間,較結業多出62%。當前,各行各業應依託當局近年愈辦愈好的盛事經濟,不斷創新求變,提升服務產品水平,找準定位,打造高端特色和消費結合的產業項目,這才是生意興隆的長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