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台行星際閃爍監測望遠鏡正式建成

◆IPS望遠鏡主站。
◆IPS望遠鏡主站。

◆ IPS望遠鏡輔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供圖
◆ IPS望遠鏡輔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香港文匯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2024年5月10日上午,「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設備之一行星際閃爍監測望遠鏡(IPS望遠鏡)順利通過工藝測試。這標誌着IPS望遠鏡已正式建成,子午工程二期項目具備迎接工藝驗收的條件。作為中國首台專門用於行星際閃爍觀測的射電望遠鏡,該設備將致力於填補行星際日常監測的盲區,為中國行星際空間天氣預報提供自主的原始觀測數據和定量數值預報產品。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首例天文大規模相控陣列接收系統,在影響望遠鏡核心指標——系統噪聲與靈敏度的關鍵器件與環節方面,已實現芯片級到系統級研製的全面國產化。

  IPS望遠鏡採用「一主站、兩輔站」的協同聯測方式,分別部署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明安圖主站、伊和高勒輔站、烏日根塔拉輔站。三台站之間的兩兩連線近似組成等邊三角形,站間距約200公里。其中,主站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拋物柱面射電望遠鏡,由三排南北長140米、東西寬40米的拋物柱面天線組成。

  專家表示,脈衝星、類星體等緻密天體所輻射的射電波在通過行星際空間時,會被太陽風湍流不規則結構散射,最終形成射電時序流量的隨機起伏,該現象被命名為行星際閃爍。行星際閃爍如同太陽風中的射電浮標,可用於監測太陽風暴在行星際空間的擾動傳播過程。IPS望遠鏡是行星際空間天氣日常監測的高效地基設備。國際上首台IPS望遠鏡誕生於英國劍橋大學,因發現脈衝星而獲得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設備。

  子午工程為國家重大航天任務保駕護航

  子午工程是中國在空間科學領域部署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子午工程一期於2012年10月建設完成正式投入運行,形成了中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系統的主體框架,在區域上空空間環境變化特徵研究、地球空間環境圈層耦合以及空間天氣子午線擾動現象大尺度傳播等關鍵科學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時,還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國家重大航天任務保駕護航。

  子午工程二期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通過新增兩條觀測鏈共16個監測台站,並提高一期台站的綜合探測能力,與原有的子午工程一期已建成觀測鏈,組成「井」字形探測布局,形成31個監測台站、282台/套監測設備組成的大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