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里/海歸之後\葉歌

  出差京、滬,很有緣地和從美國同一所高校獲得博士學位、先後海歸、目前都在高校任職的三位女「青教」A、B、C發生交集。

  去年到芝加哥參加學術會議時碰到今年海歸的A,通過她的學姐認識了當時已在內地工作的B。C則因為對我的研究課題有興趣,通過同仁聯繫到我,一聊才知她半年前海歸,和A、B都是校友,曾和A同期留美,主攻方向也都是中國現當代文學。

  為何海歸?她們都提到了家庭、事業兩方面的原因。作為家裏的獨生女,擔心父母年邁體弱,想離家近一點,多提供陪伴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美國文科博士的工作市場一般,高校僧多粥少,求職不易。據說回國應聘還有「海歸的光環」,多少有點優勢。

  三人海歸的時間不同,談起入職後的經歷卻不乏共通之處。首先,她們供職的多半是英文系而不是中文系,於是常要承擔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和自己的專業或科研有距離。其次,她們都提到內地高校競爭激烈,整體氛圍「卷」得很,「非升即走」制度造成很大心理壓力。再次,最近海歸的都覺得需要努力適應目前的工作、生活環境。

  從地廣人稀的美國大學城一下「空降」繁華大都市,人口密集,高樓林立,她們的耳朵、眼睛都擁擠到「發脹」的地步。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教師,自己的想法、建議較難獲得充分重視,她們有時也感到沮喪。但世間事都有利有弊,悲喜相續。歸國後能享受更多天倫之樂,也祝她們在事業上找到安身立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