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生意差距大 酒吧首季收益減17.8%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特區政府統計處昨日發表今年首季食肆收益及購貨額臨時數字顯示,季內食肆總收益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82億元,按年上升2.3%。食肆購貨總額臨時估計為90億元,按年下跌0.3%。有經營餐廳的東主表示,訪港旅客的消費力不如以往,大多數以觀光性質為主,復常通關後即使訪港旅客增加,對生意也未見有太大幫助。
中式餐館總收益額升1.3%
統計顯示,扣除其間價格變動的影響後,第一季食肆總收益以數量計的臨時估計較上年同季下跌0.7%。以食肆類別分析,第一季按年比較,中式餐館的總收益以價值計上升1.3%,但以數量計則下跌1.8%;非中式餐館的總收益以價值計上升1%,但以數量計則下跌1.5%;快餐店的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上升5.8%及2.2%;酒吧的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下跌17.8%及19.7%;雜類飲食場所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則分別上升6.9%及3%。
餐廳東主稱未受惠旅客增
在葵涌石籬邨經營餐廳的東主黃仔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以第一季來看生意較去年同期下跌約一成,可說是不過不失。被問及港人近年北上熱潮對生意有否影響,他認為或多或少都有影響,不少港人平日在港已「精明消費」,加上逢周末也到訪內地,以相若金額就能做到「大帝消費」,黃仔認為消費者有此心理實屬無可厚非,但對餐廳東主們而言只能慨嘆惋惜。
至於復常通關後旅客生意有否增加,黃仔認為訪港旅客的消費力不如以往,大多數以觀光性質為主,即使訪港旅客增加對生意也沒有太大幫助。黃仔表示租金、人工及食材近年上升約三成,但市道吹淡風,加上消費者使錢普遍較過往審慎,所以加價與否對營運前景均傾向不太理想,所以現時在香港從事飲食業只能夠用「掙扎」二字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