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勝/美日「汽車戰」 日企節能制勝
對於所謂「產能過剩」問題,中國多次重申,這是全球市場需求、技術創新的結果。中國布局較早,長期研發投入和強大產業配套能力等形成了綜合競爭優勢。德國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調查。他認為,這種保護主義會引發連鎖反應,嚴重損害德國經濟,應該做的是確保德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具有競爭力。
對於當前美國打壓,日本並不陌生。從1960年代開始,隨着日本經濟騰飛,美國發動了多輪貿易戰,汽車戰是最激烈一場。1973年和1979年兩次石油危機,小巧省油的日系車,優勢凸顯。1980年,日本汽車產量超過美國,奪走了「汽車王國」的桂冠。日本汽車廠家開啟赴美投資。豐田、鈴木與通用聯合,萬事得與福特合資,三菱與佳士拿攜手。藉此,日企保住了在美國的「蛋糕」。
如今,中國接過了「汽車王國」的桂冠。而中國車企也紛紛將國際化列為重大戰略。由吉利與沃爾沃聯合控股的極星汽車,已在美國工廠完成電動汽車首批生產測試,部分產能將從中國轉移到美國,以出口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