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褂展覽揚傳承 現代化褂迎潮流

◆「承傳手藝:欣賞裙褂展覽會」展示本地製造的裙褂展品。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迪思  攝
◆「承傳手藝:欣賞裙褂展覽會」展示本地製造的裙褂展品。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迪思 攝

◆左起:鴻運繡莊第二代傳人黃國興、香港史學會理事鄧家宙。香港文匯報記者朱迪思  攝
◆左起:鴻運繡莊第二代傳人黃國興、香港史學會理事鄧家宙。香港文匯報記者朱迪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迪思)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資助、香港史學會主辦的「承傳手藝:裙褂製作技藝教育計劃」,昨日起舉辦「承傳手藝欣賞裙褂展覽會」,總共展出約13條裙褂,當中不少出自裙褂師傅黃國興的一雙巧手。他是香港碩果僅存的裙褂師傅,近年積極鑽研及改良裙褂的材質、設計及剪裁,並將裙褂現代化,創造水晶裙褂及Hello Kitty裙褂系列,令人賞心悅目。他表示,香港裙褂手藝逐漸式微,但透過展覽會宣揚傳承的文化,加深市民認識裙褂背後意義,亦讓中小學生對製作與繡藝的興趣。

  「承傳手藝欣賞裙褂展覽會」由昨日起至本月20日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精選本地製造的裙褂,呈現香港裙褂的發展、製褂技藝及科藝的方法。

  出席的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表示,深水埗民政處與區內不同機構舉辦歷史講座,希望日後將更多本地歷史推廣給區內居民認識及了解,令市民加深了解批發零售市場和製衣及成衣過程,區內其中一間中學亦推動家政及藝術課程,讓學生增加繡藝等興趣。

  精選不同年代風格裙褂

  香港史學會理事鄧家宙介紹,古代裙褂不只是嫁娶,亦是禮服的一種文化,古代禮服較為特別,男是身穿長衫馬褂,女是裙褂或旗袍。今次展覽上特別精選5條裙褂,代表了香港裙褂演變歷史及具有香港特色風格的裙褂,「各條裙褂代表不同年代風格,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這麼別致的手工藝繡花裙褂。」

  黃國興表示,一年多前開始籌備該展覽會,期盼透過展覽會宣揚正確技術資料。黃國興稱,市面上多數是做銷售裙褂等的服裝,公眾並不理解生產裙褂的過程,希望藉着今次展覽會,傳承裙褂的歷史發展文化以及背景。他深信香港人所做的裙褂有一定的傳承技術及質素,希望有傳承人珍惜製造裙褂的訣竅。

  香港裙褂傳承自廣東近現代的衣着文化,裙褂的演變也見證中國近代社會文化變遷。黃國興表示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無論是日常衣着或隆重禮服,裙褂都是本地女性的主要服裝。其後有一段頗長時間,裙褂忌用龍與鳳的圖騰,之後才復用龍鳳圖案。

  隨着戰後經濟模式與生活文化改變,繡莊也在經營與製作布藝上不同混搭,上世紀七十年代正值本地經濟轉型,市民未必需要購置裙褂,推使業界謀求應變,推動租賃裙褂服務、修改褂款及引進新式工料製造裙褂,漸漸跳出傳統廣東裙褂的框架,發展別具意義而有代表性的香港裙褂。

  製作一件裙褂過程繁複,需時約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黃國興表示,不論新式或是傳統裙褂都保留了瑰麗的盤金工藝,配合時代眼光,精益求精,把香港裙褂推上更高層次,令全世界人對香港裙褂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