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智能化車路協同 加速應用提升預警

  車輛一輛接着一輛掉下去,這是高速公路塌方,尤其是夜間塌方的可怕之處。著名通信專家項立剛在分析該起事故後指出,要從車和路兩個維度,全面加強高速公路道路安全。一方面,要有更智能的車,需要安裝更多智能感應器,尤其是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能夠通過路面回波,及時預警乃至主動剎車。

  另一方面,要有更智能的路。目前,5G-A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即G網絡在功能上和覆蓋上的演進和增強,通感一體化應用已經成為可能。高速公路上特別是易發生災害或事故的路段安裝的通信基站,需要再增設感應裝置,通過一體化方案,能夠及時感應到路面的障礙物、路面塌方等危險狀況,並實時發出警報。

  今年1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主要試點內容,是形成統一的車路協同技術標準與測試評價體系,健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不過,香港文匯報記者發現,此次試點主要圍繞城市道路,未覆蓋高速公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梳理發現,有多地在部分路段試點「人工智能+衛星遙感」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通過遙感技術促進高速公路車、路協同以保障行車安全的工作亦探討多年,但落地項目並不多。

  目前,人工智能、大數據、通信技術以及相關平台建設,均已較為成熟。此次特大災害事故後,如何通過這些技術,把車、路以及汽車導航系統連接起來,相信政府、企業和社會將加速推進相關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