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耿倡設「境內關外」 內地註冊企業跟港法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在昨日「新質生產力與香港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兼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就香港與深圳的合作及香港金融業的未來發展,提出在香港的「北部都會區」設立「香港境內關外、深圳關內境外」的地方,以及由香港發行與人民幣掛鈎的「第二港幣」等制度創新建議,以此加強港深的聯繫及釋放香港在「一國兩制」及金融優勢下巨大的發展機會和潛力。

  同時是深圳「關內境外」

  肖耿指出,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技術上創新及制度上創新,特別是制度上應加強港深聯繫。他建議,在香港的「北部都會區」設立一個香港「境內關外」、同時是深圳「關內境外」的地方,「沒有了海關,兩地來往就像在北京的東城區及西城區一樣。」這樣可以吸引全球的企業在這裏註冊,在內地設第二總部,但按照香港的稅收及法律運作。

  他指出,現時很多時大家要面臨「二選一」的局面,一是在香港生活,一是在深圳生活,經常要兩邊跑,香港的好處是非常自由,非常國際化,但深圳的成本則較低,其實應利用制度的創新改變成「一加一大於二」的局面。他以中文大學為例,在香港及深圳就是一個雙總部,以香港的運作方式,而運作空間是在深圳,在十年的時間內就是招了一萬個學生,「這就是透過制度創新提高生產力的例子。」

  他認為,香港優勢是與國際化接軌的營商環境,「以騰訊為例,如果不在香港上市能有今天嗎?」香港實際上是國家新質生產力最重要的「橋頭堡」。他建議,香港的制度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空間及市場資源優勢結合,實現雙總部銜接,引領全球高質量的生產力發展。

  另外,他認為,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體系將是香港未來的一個前途所在。香港目前主要跟歐美和內地聯繫,有很多內地企業透過香港走向東盟、中東等全球各地,未來將有越來越多跟人民幣相關的業務,他表示可考慮創造一個跟人民幣掛鈎的「第二港幣」,相信這個制度創新將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