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強新型工業 吸才更要留才

  葛明1995年從內地來港,從事創科業30年,經歷香港回歸後的創科發展,直言:「目前是香港創科及新型工業發展最好階段!」他在訪問中舉例,本月中已舉行的香港「國際創科營商周」(BITWeek)吸引全球不少人來港參與;而日前舉辦的首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家大會亦有6名諾貝爾獎及1名圖靈獎得主分享,「有三四間北京及天津等地企業也希望落戶香港,甚至有些要來港成立逾百億元投資基金,因他們看好香港的創科發展,這是很大鼓舞。」

  葛明指出,香港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須重新建立有本地優勢的實體經濟,推動新型工業化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成功關鍵在於四大要素:一是要有非常好的基礎研究能力;二是要有非常好的科研技術轉化能力(即轉為應用技術);三是要有好的產業基礎及環境;四是要有健全的金融體系。他說,「香港在這四大範疇都發展不錯,接下來要強化及鞏固基礎研發能力。」

  內地技術港應用 兩地優勢互補

  不過,他指香港的科研技術轉化能力仍非十分理想,故特區政府出台不少政策以加快及加強相關技術轉移,如去年推出產學研1+計劃,旨在推動學校的科研成果盡快轉化到市場。

  另外,他指產業化是香港最弱一環,因此才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並計劃推行新型工業加速計劃。

  葛明指出,香港本身是金融中心,現積極打造國際創科中心,若能充分配合,可為創科及新型工業家提供非常良好的發展環境,但同時亦離不開與內地緊密合作。除商湯等科技公司在內地發揚光大外,他亦舉出已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的北京馭勢科技的成功例子,「它在北京有幾間公司,研發力及技術力俱強,但在內地就是做不起來,結果其自動駕駛技術在香港機場取得成功,現時國家針對機場的自動駕駛標準頒布的4個指標中,3個便是由該公司制定,新加坡機場的自動駕駛也開始參照香港標準,這足證香港與內地可以互補。」

  不過,他認為香港最大短板是人才問題,「新型工業化不只要研究人才,也要大量工程師和技術工人。」他指特區政府「高才通」等「搶人才」政策非常成功,赴港高端人才非常多,說明政策有效果,「但我們不但要吸引人才,亦要透過不同支援政策將他們留下。」他並期望可透過新型工業及技術培訓計劃,協助更多製造業人士提升技能,以更符合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需求。

  河套區將成經濟增長「爆發點」

  另一方面,他表示香港終究缺乏土地,故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對未來整個創科發展非常重要,相信河套區日後將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重要項目和未來經濟增長的「爆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