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明者因時而變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今年首季香港四大核心商業區的吉舖共錄得720間,空置率為9.6%,按年分別減少26間及0.4%,但上水、元朗等北區受港人北上消費潮影響,今年首季空置率有所上升。展望未來,本港經濟平穩增長將為零售業帶來支持,但餐飲業表現不理想的店舖或會離場,導致未來半年內核心區的空置率可能會維持在現水平。

  這項調查結果,反映了香港零售業面對的複雜情況。一方面,特區政府近來推出不少刺激消費的措施,包括「日夜都繽紛」、「盛事經濟」等等,對消費市道有一定催谷效果,但在電商大行其道、市民消費習慣改變、旅遊模式轉變、國際地緣政治影響等因素的疊加之下,香港消費市道的復甦之路並不平坦,零售業優勝劣汰更為嚴峻。

  越來越多人接受這樣一個現實:香港的消費市場出現了結構性變化,這不是推出一些小打小鬧的措施可以扭轉的。事實上,訪港內地客以深度遊、體驗遊取代了往日的「血拚」、港人北上消費潮方興未艾,這是時代發展及共建大灣區的必然結果。看待新事物不能用老眼光,解決新問題不能用舊方法。對特區政府及業界而言,首先要接受新常態,深入調查研究市場的變化,進而思考出路。

  香港零售業何去何從?需要在大灣區經濟融合的大背景下作思考。香港在一些領域,可能已失去競爭力;但在另一些領域,香港仍有着內地城市無法取代的優勢。香港需要根據自身環境條件,因勢而變,揚長避短,重新定位,找準自己的發力點、突破點、增長點。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是這變局的一部分。正如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指出,香港的傳統優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金字招牌」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只有因時而為,順勢而為,才能有安身立命之本,才能做事業的長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