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垃圾收費計劃脫離實際

  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產品,由今日起實施,各方面準備充分,市民認同度較高。另一方面,垃圾收費政策「先行先試」實施三星期以來,各方面反應以負評居多,一些試點大廈更僅有一成人參與,成效不彰。同樣是環保措施,兩者效果有明顯的區別,原因不在於理念的不同,而在於時機是否合適、現實是否可行。香港推行垃圾收費政策,應當以實際為依歸,以事實為參照,不能為學而學、為推行而推行,陷入教條主義的窠臼,忽視了一切政策須以人為本的根本宗旨。

  今日起實行的「走塑」政策,前期工作推行順利。飲食業界表示,全力支持並配合政策落實。有媒體昨日「掃街」,到旺角一帶餐廳聚集的商場了解情況,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餐廳表示「已經準備好了」。一位食肆負責人分享見聞時表示,市民環保意識不斷提升,近日已有一半顧客選擇外賣「走餐具」。政府強調,會有六個月適應期,其間不會執法,採取循序漸進的執行模式,讓業界慢慢順利過渡。

  與「走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垃圾收費推行舉步維艱。「先行先試」4月1日起推行至今三個星期,14個試點包括三無大廈、公屋、私人屋苑、商場、食肆、安老院舍、政府大樓等,參與度與反應參差,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日前透露,「三無大廈只有一成多人參與,住宅樓宇、私樓會高一點」。根據政府初步觀察,落實面臨多方面問題。例如,前線清潔工人認為將綠色指定袋及普通垃圾袋進行分類,工作量很大;院舍認為指定袋的大小形狀有問題,大型指定袋的長度和封口設計需改善,等等,具體問題很多。

  事實上,日前一項民調顯示,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對如期實施垃圾收費缺乏信心,當中居住單棟式私人樓宇的受訪者,高達八成人表示缺乏信心。51.1%受訪者表示,應暫時擱置垃圾收費,27.4%受訪者認為應押後推行。

  在政府全力推動、多方面宣傳推廣之下,何以仍然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並非有些人所謂的「政府有沒有決心」,否則「走塑」政策為何能順利推行?根本原因在於,垃圾收費牽涉面太廣,這既是一項移風易俗的宏大工程,也是一項需要精準施策的民生工程,教育、宣傳、配套都需要跟上。顯而易見,這些目前並沒有做到。

  更重要的是,一切政策不論初衷如何之好,都需要因應實際情況推行,而不是盲目地講「立了法就要立即推行」,事實上,民生政策上修例是常態,哪有一成不變的道理。近期有人為「唱好」該政策,鼓吹香港要學環保「優等生」的日本。借鑒他山之石沒有錯,但不能為學而學,甚至錯了也要學。日本的垃圾收費極其複雜,有的劃分為7類19種,一般人難以適從;推行至今只有20%的家庭垃圾會循環再造,高達78%的垃圾仍需透過焚化爐處理,全國推行垃圾收費地區也僅有六成。如果學習日本,且不說要耗時數十年時間,僅以複雜的要求而言,居住空間狹窄的香港很難做到。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任何政策既要有遠見,更要腳踏實地,必須以民意作為依歸,以效果為導向。保護環境的大原則人人支持,但要達至目標,不是空喊幾句教條式口號就可以做到的。在此方面,特區政府應當虛心聆聽民意,勇於面對現實問題,充分分析試行遇到的困難,從長計議、從實計劃、從全計設,以真正彰顯政策的初心。正如謝展寰局長所說:「我們迎難而上推動減廢回收,而不是逆市民意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