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提高上市標準 A股市場更健康\獨立財經撰稿人 曹中銘

  圖:內地致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圖為深圳證券交易所。
  圖:內地致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圖為深圳證券交易所。

  日前,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這次出台的意見共9個部分,是資本市場過去20年以來的第三個「國九條」。《意見》提出「要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與此同時,也要防止因板塊上市標準提高與標準不同,某些擬IPO企業實現渾水摸魚的可能。

  近幾年來,伴隨着大量企業掛牌上市,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新股出現大面積且快速變臉現象。統計顯示,去年滬深北市場掛牌新股313家,從已發布年報或業績預告情況看,有39家業績出現30%以上的大幅下滑,佔比12.46%。如此眾多的新股業績出現大幅下滑,顯然不可被忽視。

  此外,由於上市條件更加包容,帶「病」闖關者、蒙混過關者,以及意欲渾水摸魚者不在少數。一「查」就撤、某次現場檢查抽中5家企業,其中4家主動撤單等都是最好的證明。這一切都說明,無論是排隊上市企業還是已經上市的企業,不乏質素較差的,這或許也是要求提高企業上市標準的一大原因。

  杜絕企業「帶病闖關」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就需要把好「出口關」與「入口關」。出口關方面,主要加速出清劣質上市公司。而「入口關」方面,提升企業上市標準與門檻,則是不可或缺的。《意見》要求提高相關板塊的上市標準,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顯然也是其中一個方面的考量。

  在《意見》發布後,滬深交易所制定修訂了相關配套業務規則並向市場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就涉及主板與創業板上市標準提高的問題。目前,主板有三套上市標準,創業板有兩套上市標準。從徵求意見稿看,無論是主板還是創業板,每套上市標準都有所提高。比如主板第一套上市標準,最近3年累計淨利潤指標從1.5億元(人民幣,下同)提高至2億元,最近1年淨利潤指標從6000萬元提高至1億元;最近3年累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從1億元提高至2億元,或最近3年累計營收從10億元提高至15億元。僅僅從數字上看,提升的幅度並不低。

  儘管主板與創業板上市標準都有所提高,但並不意味着中間沒有漏洞可鑽,實際上也為某些擬上市企業渾水摸魚提供了可能。比如創業板第一套標準中,最近2年淨利潤指標從5000萬元提高至1億元,並新增了「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6000萬元」的要求。從財務指標上看,某些主板上市企業也符合創業板的要求。由於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主板定位,對於發行人的行業地位等也提出了細化要求,這就可能導致出現這樣的情形,即從財務指標上考量不符合主板上市標準,但符合創業板上市標準的企業,由於無法在主板上市,因而轉而投身創業板的可能。從本質上說,這樣也凸顯出制度建設上的漏洞。

  現實案例中,擬上市企業更改上市板塊的並不少。像擬掛牌科創板轉到創業板上市的,擬掛牌創業板轉到主板上市的都大有人在。雖然這些都是板塊估值較高的轉到估值較低的,但並不排除由於今後嚴把上市關,企業上市標準提高,從板塊定位等方面比照,只能在主板上市而不符合創業板板塊定位的企業尋求在創業板上市的可能。如此,這類企業就成功地實現渾水摸魚,這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各板塊必須堅守定位

  個人以為,防止上市標準提高後擬上市企業渾水摸魚現象的發生,必須要進一步強化板塊定位,即不符合板塊定位的企業,堅決將其拒之門外。相對於主板,創業板的上市標準明顯要低得多,那些不能在主板上市的企業,轉投創業板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

  創業板重點服務於「三創(創新、創造、創意)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企業融資,這其實也是創業板的定位,如果不符合這一定位,就不能在創業板掛牌。個人以為,各板塊堅守板塊定位,能夠防止上市標準提高後某些擬IPO企業渾水摸魚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