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港心/「以債冚債」之說不符事實\莊家彬
立法會即將辯論《2024年撥款條例草案》。筆者認為,受到環球利率上升、經濟放緩及地緣政治持續緊張的影響,以致去年本港經濟增長步伐比預期慢,確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過,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對香港短中期發展,仍然提出應有措施,特別是回應社會各界的意見,完全撤銷樓市「辣招」。筆者相信,以香港長期穩健財政狀況,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定能令本港經濟回復持續健康增長。
創科發展陸續見到成效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從善如流,在預算案中回應社會各界諮詢期間所提出的主流意見,完全撤銷實施了14年,主要用作打擊住宅炒賣的樓市「辣招」。在本港樓價近半年來持續下跌、交投量縮減的背景下,政府果斷地對樓市進行全面「撤辣」,政策推出後香港房地產市場信心回升,一二手房成交量已逐漸增加。但本港經濟是否就靠樓市「撤辣」就可以恢復?答案很明顯絕對不是。
長期以來,本港經濟是靠「三頭馬車」合力拉動而推進,這三個驅動因素,就是出口、消費與投資。陳茂波在預算案公布後,四出向各界人士解說本港目前面對的競爭大環境,指出面對地緣政治格局變化,海外需求減弱,出口受壓,外國投資者到本港的投資雖然意向正面,但目前仍有待加強,因此,消費已變成了本港經濟重要推動力,而吸引旅客來港,有助帶動相關行業,刺激經濟。
有意見認為,本港旅遊業收益,只佔本港整體生產總值GDP的3.6%,若只加強推動旅遊,對本港整體的經濟助力仍屬有限,但陳茂波認為,旅遊業可以帶動就業,以及推動餐飲、運輸等行業發展。
預算案推算,本港在2025至26年度的經濟增長約3.1%,被媒體認為估算太過保守。陳茂波強調,政府做事審慎,本港的創科已發展幾年,生態開始蓬勃,並陸續見到成效。
事實上,引進辦早前與第二批25間重點企業簽約,有關企業會落戶香港或擴充業務,預計將會在香港合共投資超過400億元,估計創造逾1.3萬個就業機會。而河套區港深創科園日前亦與59間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這些企業來自本地、內地、歐洲及北美等地區,預計投資超過10億港元,創造以千計就業機會,當中四成半來自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和微電子等產業,四成企業是首次落戶香港或擴充業務。顯示香港的創科發展已踏上新的台階。
而現屆政府在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和教育上,已是不遺餘力。在新一份預算案中,不乏重磅教育計劃。當中包括再撥款1.3億元入2021年已推出的「奇趣IT識多啲計劃」,資助小學推動資訊科技教育,加強建立「全方位」的創科教育生態。
除了基礎教育之外,財政預算案也為加強推廣職專教育,預留6.8億元,同時延長「職學僱主評核先導計劃」,資助僱主為職業訓練局學員提供職場學習機會,及制定「兼讀制專業課程學生資助試行計劃」5年,資助青年持續進修。
預算案巨細無遺地關注青年人發展,令人感到政府對青年人是寄予厚望的。同樣地政府嚴格監控土地供應,注視樓價不會因土地供應失衡而大幅飆升,更是全港市民最關切的重點。
增強民眾對前景的信心
有意見指出,本港已進入結構性財赤年代,憂慮香港將來要「以債冚債,借貸度日」。但其實本港財政穩健,庫房更有7000多億元儲備,政府未償還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維持在9至13%的安全水平,根本毋須借貸,即使政府發售債券,也不是用於日常開支上。
任何一個財政預算案,最基本的重點在於增強民眾的信心,若民眾對前景都沒有信心的話,即使政府有萬億盈餘在手,即使政府推出更多有利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也不能令經濟有所增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執行主席、天津市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