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重視兒歌創作

  黃冠麟 學研社成員、文化工作者

  近日有一部與填詞有關的熱議電影,當中抨擊投身音樂事業的難處。我想指出這行業一直有盲區—兒歌創作與演唱。行頭近乎封閉,廿年寡頭壟斷,曾任電台主持的唱作人選播自己作品,「勁爆兒歌女歌手」長年自封頭銜。鞋店「輪迴」播放這位「姐姐」的帶動唱作品,跡近鹹水歌且商業味濃,香港何時才會為兒歌界滌盪濁水污泥!

  鄭國江、黃霑在寫作兒歌時意識勵志,善用比喻,鼓勵兒童類通日常事物。《小太陽》乃經典,像大紅花(大南瓜)、在那東方天邊掛、照得滿山歡樂融融、草兒發嫩芽、落了也要往上爬,分段結構是AABA,簡單易唱。形象很鮮明,道理很易懂,有自然科學的教育元素,又有情意教育。《世界真細小》,「世界真細小小小,小得真奇妙妙妙」,誰不能解讀?「在那人世間相助共濟」、「萬里連心路用愛做長橋」,讀上去都感動得眼濕濕。高手在填寫兒歌時緊抓了重點,貫徹教育孩童顏色、形狀、大小的概念,傳唱時孩童就能用詞彙作自我表達。

  有生命力的兒歌又豈會純粹「古代經典」,《向上刷向下刷》估計幾代之後的家長仍會用。對比「兒歌天后」成名作一開始就數白欖,「李白杜甫孟浩然,幾多文人都係古代嘅經典」,歌詞鼓勵學習中國詩詞,要「穿梭詩人空間」,多麼正面。審視之下,作品旋律複雜、換詞繁密,審美上亦背離「三美」原則,孩童們多聽這種作品,難有助益。

  這種作品的創作對象,明顯不是孩童,而是「一切都是為了孩童」的家長們。容我殘忍地說,家長錢,最好賺。而且請思想一下,當小朋友走來問家長,「爸爸媽媽,李白杜甫孟浩然係邊個嚟㗎?」我想,這種「潘朵拉盒子」式的問題,比問家長「媽媽用邊度生我出嚟」更加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