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從大灣區起步走向國際

  吳 靜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本周二是香港中學文憑試(DSE)開考首日。最引人矚目的是,考評局採納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和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成為DSE的「與考學校」,保送約110個內地港人考生以學校考生身份參加DSE文憑試。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誠然,良好的教育基礎、享譽國際的大學、優秀的科研人才是實現這一定位的優越條件,而為香港專上教育選拔人才的核心機制——DSE,也是香港優質教育的重要品牌,值得大力支持和對外推廣。DSE首設內地考場,正是香港教育品牌走向國際的歷史性一步。

  獨特的考核機制和國際認證是DSE走出香港的天然優勢。據考評局資料,DSE文憑試是全球唯一可使用中文作答的國際性考試,除了被本地專上院校和僱主作為升學和就業的評價依據,DSE還受海外約600間高等院校認可,如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等國際著名學府名列其中;而內地也有超過140所大學招收DSE考生入讀本科課程。考生可憑藉DSE成績向海內外的優秀大學提出申請,這為學生未來接觸不同的教育體系和學術環境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過去,DSE只在香港開設考場,身處內地的港籍或非港籍考生要報名考試,需以「自修生」身份從內地回港參加持續時間長達一個月的考試。原來的應考安排讓不少香港以外的學生望而卻步,因為無論是時間、體力、心理還是金錢方面,考生和家長都要承受不少挑戰和壓力。但根據考評局最新安排,從今年起,兩間「與考學校」會保送合資格的中六正讀生以學校考生身份在內地考場參加DSE文憑試。可見,開設內地考場為內地港籍考生就近應考提供了切實的便利,促進大灣區跨境生活融合;長遠來說,這一安排為DSE走出香港給予實質性支持,吸引各地學生通過報考DSE把握海內外升學機會,助力香港教育產業發展。

  設國際試場是慣常做法

  實事上,安排跨境及國際考點是諸多國際考試的慣常做法,國際性綜合升學考試,如IB、A-level,或各種語言考試,如IELTS(雅思)和TOEFL(托福),都設有國際試場,且在內地耕耘多年,DSE從大灣區起步可謂適逢其時。隨着大灣區一體化,不少香港家庭選擇到內地工作生活,當地港人子女的升學需求越來越迫切;同時,DSE的優勢逐漸被內地考生知曉,香港以外的高中生報考DSE人數也有持續增加的趨勢。因此,設置跨境考場不僅回應了日益擴大的跨境考務需求,而且香港教育界在設計和執行複雜的行政安排中,可與內地教育部門分享教育資源和經驗,了解並梳理安排跨境考場可能出現的問題,這對DSE走出香港、走向國際有莫大裨益。

  總體來看,DSE在內地設置考場是推廣香港教育品牌的歷史性一步,更是建立品牌聲譽的關鍵。因此,試卷及考場的安全和保密工作要做好充分準備和細緻安排,維護好DSE這一教育品牌的公信力。據了解,香港教育部門已就整個流程進行多次預演,確保跨境考試萬無一失。此外,香港與各地的教育制度存在差異,長遠引入更多境外考生可以擴大DSE的考務市場和影響力,但教育部門也要採取積極的措施和政策,提高DSE在本地及海外高等院校的認受性和錄取比例,確保本地DSE考生的教育權益和公平對待,有效增強香港學生的競爭力和適應性,才能既獲得人氣、財氣,又賺取口碑,真正造福香港社會和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