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2」號訪港/考察隊員揭熱浪已進入南極內陸

  左圖:香港中文大學主辦「氣候變化國際會議」,南極考察隊領隊張北辰(小圖)分享南極考察經歷。右圖:會議場外設有展板及播放影片介紹「雪龍2」號。/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左圖:香港中文大學主辦「氣候變化國際會議」,南極考察隊領隊張北辰(小圖)分享南極考察經歷。右圖:會議場外設有展板及播放影片介紹「雪龍2」號。/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訪港行程持續展開。昨日,香港中文大學主辦「氣候變化國際會議:極地科考、生態環境與氣候變化」,邀請「雪龍2」號考察隊員在內的眾多專家,共同探討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國家第40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張北辰分享南極考察經歷時表示,今年去南極中山站見到的海冰基本已破碎,是40年南極考察遇到的頭一回;且前兩年在南極內陸有一科考站的氣溫上升了40度,他指出,這表明熱浪已進入南極內陸。/大公報記者 趙之齊

  張北辰說道,南極大陸周圍有海冰環繞,科考隊去南極進行物資補給時,一般是利用海冰進行大量物資的運輸,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用雪地車將物資從船上拉到科考站,或將物資從船上搬到海冰上、再用直升機調到站上。

  海冰破碎 科考站氣溫升40度

  但他續指出,今年去南極中山站時,情況完全不一樣。在卸貨過程中,海冰已發生嚴重破碎,無法使用,最後只能用飛機直接從船上將物資調到站上,「這是我們40年南極考察的頭一回」。

  另外,南極的氣候和地形決定了南極很少降雨,但張北辰回憶道,第38次南極考察中(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在南緯接近70度的中山站卸貨時,卻遇到了下雨天氣。而近些年,南極大陸內部亦有科考站的氣溫升高近40度,即從零下60度升至零下20度,他指出,這種極端氣溫的出現是因為「熱浪」進入了南極內陸。

  張北辰續說,一直在增長的南極海冰,在最近三、四年裏,從1900多萬平方公里減少到1600多萬平方公里;且過去30年南極冰蓋的減少使海平面上升8個毫米。他表示,南極是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的一個記錄器和警示器,探索南極是在做面向全球的工作。

  而對於南極未來20年的科研方向,張北辰指出,主要有六大方面:了解南極大氣跟全球的聯繫,了解海冰、冰蓋流入大洋的情況及對人類的影響威脅,探究南極歷史及地質演變,了解南極低溫生物的生存情況,同時利用南極地理優勢及乾淨的空氣進行天文觀測,且了解人類在南極的活動對當地的影響。

  「秦嶺站」將成中外科學家合作平台

  會議開幕禮上,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陳丹紅致辭表示,中國極地考察走過40年歷程,為認識、保護、利用極地貢獻了中國的力量。她續指出,秦嶺站於今年2月7日宣布開站,是南極地區岩石圈、生物圈、大氣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單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區域,具有重要科研價值,期待其成為中外科學家合作的開放平台。

  「雪龍2」號訪港籌備委員會主席馬逢國致辭表示,「雪龍2」號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展示了中國為全球科學和環境保護做出貢獻的決心和能力,希望看到更多年輕人受此啟發,為科技貢獻自己的力量及才智。

  根據「雪龍2」號訪港行程,今日考察隊科學家將與香港學生對談。中大校長段崇智致辭表示,相信「雪龍2」號科學家與本港學生對話能激勵學生行動起來,以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