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園/為焦大點個讚\蓬 山
小說中的「跑龍套」,可能筆墨僅有隻言片語,但「待遇」、影響卻不可小覷。比如《紅樓夢》的焦大,在書中也不過出現在三回裏,總計不過數百字,卻因之魯迅、胡適一眾文豪的闡發,知名度不亞於那些佳人公子。
焦大暴得大名,一大半的功勞歸功於魯迅。魯迅寫焦大的文字,一是《「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裏那句:「賈府上的焦大,也不愛林妹妹的。」二是在《言論自由的界限》裏,將焦大比作「實在是賈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魯迅是懂流量的。換成現在的「標題黨」們,估計會造出「林黛玉竟遭嫌棄!男方如此狂事出有因」「被魯迅譽為『屈原』,王府大宅門的『掃地僧』大有來頭」一類的標題。
其實,魯迅兩次搬動「焦大」出馬,都是新月社筆戰。前者是反駁梁實秋,後者是諷刺新月社「諸君子」。由於蹭上了林妹妹、屈大夫的流量,焦大便躋身段子、典故裏了。
焦大看起來是可笑、可憐、可悲,批評者認為他愚忠、憨蠢、不識時務。然而,處在焦大的位置上,又有幾人比他做得更好呢?忠心護主,在戰場上自己不吃不喝也要保護王爺;面對大觀園亂象,選擇了直言敢諫,所以遭到灌馬糞的下場。焦大對賈府有着比較清醒的認識,以他的位置,當然沒有變革的權力和能力,但可隨波逐流,或置身事外。而焦大偏選擇了一條不平靜的路。
這一點上,焦大與屈原,還真有幾分相似。直至賈府沒落後,焦大也沒有選擇拋棄,而是痛哭:「我天天勸,這些不長進的爺們,倒拿我當作冤家。」所以,錯的不是焦大,而是賈府。若多幾個焦大,大觀園何至於此?放眼現在,多少公司,欲求「焦大」而不可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