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有競爭才有進步
繼前年的士加價後,全港的士業再次申請加價,其中市區的士申請落旗加5元至32元,每次跳錶加2毫,加幅近17%,新界及大嶼山的士加幅都在一成以上。的士申請加價幅度高於通脹水平難免引起爭議,最大的問題是:加價能改善服務質素嗎?
根據最新營運數據,市區及新界的士司機在去年的每月收入略高於2019年,大嶼山的士司機的收入同比有輕微下降;在的士車主方面,車主司機及出租車主在去年的平均每月收入較2019年明顯減少,原因是保險費急漲近六成,維修保費增長約三成,加重了營運成本及負擔。去年初,的士業界就稱就加價達成共識,提出了有關申請。
一如所料,市民大眾對的士申請加價不表認同。有市民表示:「需要時都要乘搭,但不要加那麼多,大家都辛苦」;有遊客指出:「相比內地的士起價12元,香港市區落旗27元已很貴」;也有的士司機認為加價無助增加收入,因為加價之後,油價、租金也會增加,「最重要是增加人流,減價都沒有問題」。立法會議員則批評加幅高於通脹不合理,並表示「如果加價後服務好轉,大家都容易接受一些。」
對的士業來說,似乎陷入一個「死循環」:服務態度備受詬病,導致不少人棄用的士——的士業收入減少,申請加價——加價後,乘客可能會更少。
所謂樹大有枯枝,雖然「黑的」問題不代表的士業的全貌,但影響惡劣,嚴重損害香港的好客形象。警方近月採取打擊黑的「劏客」行為,並在中環蘭桂坊率先推行「的士大使」行動,希望起到阻嚇作用。但效果如何,有待進一步觀察。
就的士申請加價,運輸及物流局表明了態度,那就是根據的士業財務可行性、乘客意見、市民接受程度,審慎考慮後,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提交建議。事實上,政府在為的士申請加價把關的同時,更要考慮為市場引入競爭,這才是提升服務質素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