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層學用手機支付 縮小數字鴻溝

  譚偉強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副教授、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主任

  特區政府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的發展,本港傳統金融機構亦與時並進,爭相引入新技術更新基礎設施。但從金融服務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些新科技驅動下的金融服務,有可能會加劇數碼鴻溝,令部分人無法享受到新科技應用帶來的先進金融服務。例如,數字化金融服務可能不夠普及,數字鴻溝可能導致數字化金融服務的不平等,進而令部分市民因缺乏數字技能或數字信任問題而對新科技金融服務感到不安,不敢使用。相當數量的基層市民被金融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潮流邊緣化,無法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這一現象對建設更具包容性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構成阻礙。

  筆者領導的香港教育大學理財教育課題組与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在2022年底合作對香港基層市民對金融服務新技術的使用情況開展深入調查。抽樣調查收集了來自包含深水埗在內的香港十個區的363份基層市民受訪者的有效樣本數據。調查顯示,相對一般人群而言,基層市民作為較弱勢的群體,更少使用適當的金融服務;金融服務新技術的普及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約一半的基層受訪者(53%)平時會使用網上銀行,遠低於香港一般人群;同時,仍有41%的基層受訪者沒有使用過手機銀行。另外,不同收入和性別的基層受訪者的使用情況的差異也較大。收入較低(12,000元及以下)的基層受訪者使用網上銀行或者手機銀行應用程式的比例則僅為47.2%和49.1%。移動/手機支付賬戶目前在香港已經較為普及,但在受訪者中,僅有40%左右的基層受訪者表示自己聽說過移動/手機支付賬戶,並且只有不到1/4的基層受訪者擁有移動/手機支付賬戶。

  調查結果表明,基層群體在金融服務新技術的普及率相對較低。受訪者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完全不了解金融服務新技術,這無疑會令基層群體會更容易陷入數碼鴻溝,無法獲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如果需要進行一筆轉賬業務,他們往往需要到銀行櫃面排隊辦理相關業務。

  筆者認為,金融科技是金融發展的大趨勢,以科技賦能金融、重塑金融服務模式,正在引發金融業態的深刻變革。當基層市民真切地感受和享受到金融科技的便利,金融科技才能更好地扛起「普惠金融」的大旗。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基層群體中推廣金融科技應用的理財教育,大膽擁抱金融科技,更多享受到這些新科技服務帶來的便利与实惠,从而在全社会層面逐步縮小金融科技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