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從「心」開始 加強港青愛國教育\蔡黃玲玲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開端看兩會,學習宣傳貫徹好全國兩會精神,對於香港把握新機遇,打開新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我認為今年兩會精神主要突出「信心、關心、決心」三方面。一是增強香港各界對國家發展的信心。過去一年,我國各項事業取得巨大成就,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放眼全球,仍然是「風景這邊獨好」。新的一年,中央工作部署措施有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等十項重點工作,也為香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揮作用指明了方向。可以說,成績鼓舞人心,前景催人奮進。

  二是傳遞國家對香港一如既往的關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援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與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共商國是時,帶來了習近平主席和中央對香港的關愛和囑託,中央高度重視並全力支援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作為港區委員,我們要向各界傳遞好國家對香港的關心關愛,更好凝聚香港社會各界搶抓機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共識。

  「心」貼近才能「身」融入

  三是堅定香港各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就在不久前,我們期待了26年多之久的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完成,接下來,香港拚經濟謀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在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等重大發展機遇面前,「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香港可以更好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創科中心等優勢,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

  無論是增強香港各界對國家發展的信心,傳遞國家對香港一如既往的關心,還是堅定香港各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一切都需要從「心」開始。「心」貼近,才能「身」融入。我理解,這顆「心」,首先是內心裏對國家和民族身份的認同,是堅定不移愛國愛港的情懷。政府工作報告描繪了國家發展的藍圖,也指明了香港發展的機遇,這不僅是香港社會各界的機遇,更是香港年輕一代的機遇。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加強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對助力香港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之所以如此關注香港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我也經歷了「痛心、暖心、安心」的過程。痛心的是,2019年的修例風波,香港一些年輕人因為被誤導而斷送了前程。由於香港國民教育體制的不完善,造成部分年輕一代對國家的觀念相對薄弱,很容易受到內外反華勢力的挑唆和利用。那段時間,看到黑衣暴徒阻塞道路、對無辜市民和商戶進行毆打和破壞,令人無比憤慨,作為一個母親,我更是痛心疾首、寢食難安,為年輕人被誤導而斷送前程感到痛惜。

  暖心的是,在過去開展香港青年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收穫了很多感動。我曾到一所中學宣講,介紹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成果和個人體會,當學生們了解到祖國的強大,我看到了他們眼裏的光。我還以各種形式開展了一系列以愛國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確保這些基金資助下的學校每天升國旗奏唱國歌,並將這些活動經常化進行,取得很好的效果。

  安心的是,2024年的第一天,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正式施行。該法第23條明確規定,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增強港澳同胞的愛國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這一天,香港多所高校和中小學舉辦升旗儀式,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拉開了新一年香港大力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序幕。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多次提到「愛國主義」這一關鍵詞,並決定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在不同層面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讓家國之情融入生活裏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香港愛國主義教育將進一步走深走實。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不斷內化、不斷強化的過程,需要香港社會各界矢志不渝、共同努力,不斷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對此,我有幾點建議:

  一是將愛國主義教育全面融入課堂。比如盡快推動落實小學人文科課程,潛移默化增強孩子對祖國的認識和了解。比如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相關內容納入大中學生課堂,開展實地研學,讓青少年盡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二是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社會實踐。比如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旅遊,與實習、創業等深度結合,引導香港青年在社會實踐中感悟中華文化、激發愛國熱情。三是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生活。通過傳統節日民俗,比如春節寫春聯,讓香港青少年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通過國潮文創用品,比如漢服、動漫等,引導香港青少年探尋中華文化之源。

  愛國,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責任和使命。當家國之情融入香港青少年心中,融入他們的生活裏,就一定能促使他們正確認識香港與國家的關係、個人與國家的關係,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擔當起每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   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