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她力量】互補互助尋真理 中學女生展才華
憑獨特觀點解難新法 國際科創賽屢獲獎
科學、數理等領域過去被認為是男性主導,但隨着教育平等意識的普及,「女性撐起半邊天」在科學界漸受認同,新一代的年輕女性亦更多展現了傑出才華和創造力,帶來獨特科研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香港文匯報日前訪問了多名在國際科創比賽獲獎的本港中學女生,她們均認為,科研的目標是為了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解決各種各樣的難題,透過互補互助,才能找到科研的真理,至於成功與否,與性別無關。◆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以往女性在科研中多扮演從旁協助的助手角色,但記者眼前這群初出茅廬的中學女生,初探科學殿堂已嶄露頭角,斬獲了重要的國際性獎項。其中由保良局何蔭棠中學、仁愛堂田家炳中學、五旬節中學、妙法寺劉金龍中學、基督教崇真中學5校中五學生組成的HongKong-JSS聯隊,去年底在iGEM勇奪金獎及位列中學組全球十強,而培正中學兩名女生早前亦揚威「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她們用自身才華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科研「成績表」。
HongKong-JSS聯隊多名女生成員近日與香港文匯報分享體會。其中,保良局何蔭棠中學黃思華說,現在更多女生願意勇敢地站出來展現自己的科學興趣和才能,「去年參加科學展時,我附近的攤位參加者全是女生;學校的STEM隊和科研團隊,我中三參加時同級只有一兩個女生,但現在過去了兩年,我發現低年級的參加者已經大多數是女生。」
成功不單是個體努力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張天盈認為,科學的成功不單是個體的努力,更需要團隊合作與互助,參加過iGEM比賽後,她深刻體會到,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並肩前行,彼此鼓勵與支持的重要性。同校的朱嘉儀則深感世界進步非常迅速,「科技和科學一直以來都在推動世界的發展,要跟上這個步伐,人類需要更多的科學知識,這並不僅僅是為了證明女性的能力。」
妙法寺劉金龍中學的吳臻怡對此亦很有同感,「香港是一個多元化和包容的社會,兩性都需要付出相同的努力和時間,才能獲得想要的成果。」
做科研最重要是心態
培正中學周穎心則說,參加不同科學比賽時看到許多表現出色的女生,大家熱烈地討論自己喜愛的領域,很受鼓舞,覺得有很多同道中人。她認為,做科研最重要是心態,「有時候大家都會認為女生比較細心,更容易發現細節上的問題,但我認為只要有心做好一個研究,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能努力跟進每一個細節,只要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當談及未來女性在科研界可能面臨的挑戰時,周穎心認為這不僅是女性需要面對的,所有從事科研的人都需要共同思考,「科研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你需要思考未知,將自己的未來寄託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中,你無法預知它會將你引向何方,有時候即使付出了許多努力和汗水,也未必能即時找到答案,大眾可能會認為這是異想天開。」她強調,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均要保持熱情和初心,才能受得了質疑,專心探索浩瀚的科研天地。
港中學生國際級科學賽事得獎項目
項目:自動偵測甲醛生物裝置
得獎學生:HongKong-JSS聯隊
獎項:2023年度iGEM(國際基因工程機器競賽)金獎、中學組全球十強
簡介:以合成生物學方法,將核酸結合轉錄抑制因子FrmR的啟動子和螢光蛋白dTomato導入大腸桿菌,使其能夠檢測甲醛並改變顏色,再結合網絡基礎自動化平台(IFTTT),讓使用者可即時收到甲醛超標的警報。
項目:根際沉積植物發電
得獎學生:培正中學中五生
周穎心、關子淇
獎項:2023年度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亞洲賽銀獎、總決賽銅獎
簡介:利用泥土細菌,分解光合作用中植物根部釋放的有機物,透過細菌作用產生電勢差,從而產生電能。研究裝置能24小時不斷產生電力,並能穩定地產生大約3Am-2的電流和 1.8V的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