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建促發展值得支持 算好賬找原因提升效益

  政府早年提出興建沙田T4號主幹路,至2021年重推經優化方案,惟早前在立法會上因造價由11億元暴增至71.6億元而被質疑,運輸及物流局押後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接受媒體訪問時強調,會積極進行解說工作,爭取暑假前再提交財委會審議。T4公路可以暢通新界至市區的交通,支援「北部都會區」的基建配套,興建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項目應該盡快上馬。但本港基建工程一向給人費用高昂的印象,政府應該全面探討背後的各項成本要素,逐項檢視壓縮成本的空間,提升本港基建工程的成本效益,增加全社會對未來各項基建工程的信心。

  T4公路項目的造價由2005年提出興建時的11億元增至最新估算的71.6億元,增幅達6.5倍。林世雄解釋,經優化的方案從走線、設計等方面都有不同,又加入一系列利民措施例如增加行人天橋及單車徑,加上累積近20年的通脹因素,新舊方案好難直接比較。政府有必要積極做好解說,令議員了解造價增加的原因。

  政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提出T1至T7主幹路項目,目前只餘T4未上馬。項目經過多年討論,根據現方案,建成後將令繁忙時段往來馬鞍山市中心與城門隧道公路/青沙公路的行車時間由20分鐘縮短至12分鐘,因此獲得區內居民的一致支持,項目建設必要性不言而喻。新界人口長期處於增長狀態,現時沙田區人口已增至逾70萬,展望未來隨着「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區內人口更會急增,來往新界北與市區的車輛肯定會增加現時大埔、沙田一帶的道路網負荷。因此T4公路建設一定程度上是為「北都區」的運輸網絡做好準備,有其緊迫性。

  立法會議員為納稅人的公帑把關,有疑問就提出質疑,這是應盡的責任。在政府官員有理有據地解釋成本上升的因素,了解到相關項目物有所值之後,議員亦應該從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出發,對相關工程撥款給予合理支持。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本港建築成本高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全球建築諮詢機構 Arcadis發布的國際建築成本指數(ICC),去年在全球100個城市中,香港的建築成本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八,比東京、新加坡等亞洲城市高一大截。而香港過往也經常傳出天價電梯、天價天橋等新聞,因此建築成本高的問題需要重視和想方設法去解決。

  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首先要算清楚建築成本中原材料、人工、管理費用、技術應用等各項要素,本港相比東京、新加坡或內地的深圳、廣州等地,哪些要素高得最多,背後的原因為何,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解決辦法,以降低成本。例如特區政府去年宣布放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當中包括建造業工人,這項計劃在實施一段時間之後要適時檢討成效,以達至提升成本效益的作用。又例如在應用新技術上,近年政府在興建公屋和簡約公屋上更多採用了預製組件的做法,相信可在其他基建工程推廣,以盡量降低建築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ICC(建築成本指數)排名中,「北上廣深」這些內地一線城市,建築成本在全球100個城市中均排名倒數20名以內。本港有着「背靠祖國」的獨特優勢,政府部門可以積極北上取經,了解內地大城市如何在生活指數高企的同時,保持較低建築成本。有新技術就積極引進,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就積極學習。

  基建是促進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本港未來有多項大型基建項目等着上馬,但市民心目中存在本港建築成本「高人一等」的印象,某程度上不利於凝聚社會對基建項目的支持。因此政府梳理好本港建築成本高企的原因,找出對症下藥的方法,對本港長遠發展有着深遠而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