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華戲劇創始人王可然:中法戲劇交流碰撞火花

◆王可然在排練廳與中法工作人員探討演出細節。受訪者供圖
◆王可然在排練廳與中法工作人員探討演出細節。受訪者供圖

◆《悲慘世界》將於內地多個城市巡演。 新華社
◆《悲慘世界》將於內地多個城市巡演。 新華社

  中法建交60年來,兩國文化交流可圈可點。近年,中法在戲劇交流方面有諸多創新。央華戲劇創始人、藝術總監、製作總監王可然集聚中法頂級導演、劇本、演員進行合作,推出了包括《西貢》《龐氏騙局》《雷雨》《雷雨·後》《悲慘世界》在內的多部戲劇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實現了藝術手法上的突破,也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202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王可然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以表彰其在戲劇領域中的成就,以及對中法戲劇藝術交流和中法兩國之間的友誼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王可然的團隊聯合法國藝術家將法國文學經典《悲慘世界》搬上中國舞台,並將於多個城市巡演。王可然介紹道:「《悲慘世界》是法國文學經典,這次中國藝術家、中國的製作團隊和法國的藝術家聯合給這部影響世界的文學作品注入了新的解讀,呈現新的表現形式,這就是中國元素。中國元素不一定是一個具體符號,並不是京劇、書法才叫中國元素。我認為,整個作品的製作系統是中國的,就能呈現出不同的東西,就是我們對於人類文化的一種貢獻。」

  在一部戲裏呈現人的大千面貌

  王可然希望在一部戲裏能夠呈現人的大千面貌,故在做《悲慘世界》的時候選了一些昆曲、相聲和蘇州評彈演員。「大多數話劇演員都經過戲劇學院的專業訓練,他們的狀態都有一致的特質。我希望我的戲劇能突破這種一致性。選擇不同背景的演員,就是提前為角色調配好不同的特質。所以,我們願意在更廣的範圍內去選演員,只要他們符合劇中人物的特點,就可以把他們配置在作品中。我希望舞台劇不能只是一種腔調,戲劇應該體現出人的多樣性。」他舉例道,「《悲慘世界》中主教一角的扮演者是中國著名的昆曲藝術家林繼凡,相聲演員李菁則扮演酒店老闆等重要角色,他的表演生動而有特質。」

  冀辦中法戲劇節推動交流互融

  王可然早年在製作《猶太城》時結識法國藝術家安娜伊思·馬田,這也開啟了他和法國戲劇界的合作。「我一直希望在戲劇的工作技法上能找到更好的學習和參照的標準,法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戲劇藝術家和創作理念,與法國戲劇藝術家合作,對我的團隊、對整個中國的戲劇發展都是有幫助的。」他坦言團隊成員與法國同行的語言交流並不完全暢通,但在合作中卻處處體現默契,「這基於我們在戲劇舞台語言上的彼此認同。」

  他認為,無論是《雷雨》還是《悲慘世界》都不僅僅是一個中國或者法國的故事,而是代表了全人類的悲憫和困惑。他解釋說:「當看到主教把燭台給到冉阿讓時,所有人都會看到人性的博大,這不分地域和民族。 再比如《雷雨》,我們給了它一個現代化的表達方案,周家的客廳採用現代風格的極簡設計,整個舞台空間由白色大理石砌成,以此烘托周家父權的壓抑和親情的冷漠。這樣的演繹與之前的版本有巨大差別,但更加證明了《雷雨》是一部經典。莎士比亞的作品有幾十萬個演繹方式,《雷雨》如果只有一個版本,哪能稱作經典? 」

  他還透露,劇團與法國同行下一部合作的舞台劇是改編自莫言作品的《鱷魚》,導演是他,舞美、燈光都由法國團隊負責,音樂是日本作曲家梅林茂,「這也將是一次有意思的文化碰撞。如果可能,希望將來能做一個中法『演員之春』戲劇節,這不僅可以推動作品的進步,也會帶動中法兩國戲劇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突飛猛進的轉化,帶動兩國藝術家的交流互融,帶動法國乃至整個歐洲對中國的理解。」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藝蕓 綜合中新社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