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觀世/餘霞滿天 筆耕不輟\梁 戴

  三月二十八日,有兩位見證世紀風雲的中國作家揮別人間。一是內地作家馬識途,享年一百一十歲;一是台灣作家齊邦媛,享年一百零一歲。兩位百歲作家均著作等身,筆耕不輟。用馬識途的話來說,「乘着餘霞滿天的光景,大寫特寫」。

  馬識途一生出版小說、詩歌、散文二十多部,共五百餘萬字。代表作《夜譚十記》中《盜官記》一章,被改編成電影《讓子彈飛》,由姜文導演和主演,票房和口碑如片中「子彈」高飛。在百歲之後,馬識途還完成追懷往事的回憶錄《百歲拾憶》,去年已一百零九歲的他,寫作仿古五言詩《東坡長路行》,向蘇軾致敬。談及長壽之道,馬識途推崇「五得」:吃得、睡得、走得、寫得、受得,其中「寫得」,更是長壽作家共通之處。

  齊邦媛的作品包括學術著作、翻譯作品、文字評論、散文隨筆等,當年她以八十高齡,入住台灣桃園一養生文化村,在自己選定的「最後書房」,歷時四年,完成自傳性小說《巨流河》,由長城外的巨流河起筆,到台灣啞口海終章,全書二十五萬字於二○○九年出版,被譽為海峽兩岸「至情至性的家族記憶史」。晚年言及生死,齊邦媛認為,每天讀書寫作,每一刻都是永恆。

  中國文學史上,有多位百歲作家,生命不息,寫作不止。二○○五年十月,「文學巨匠」巴金逝世,享年一百零一歲。從一九二一年公開發表文章開始,巴金一生創作和翻譯一千三百萬字的作品。在《大鏡子》文中,巴金說:「我只是一個作家,一個到死也不願放下筆的作家。」

  自言「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的翻譯家、作家楊絳,九十三歲出版暢銷一百多萬冊的《我們仨》;一百零二歲整理二百五十萬字文集;一百零三歲寫出《洗澡之後》。至二○一六年以一百零五歲高齡告別塵世前,練字和寫作,就是晚年楊絳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