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里程‧新篇章系列1 文化復興/推動藝術交流 助力文化復興

  圖: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具歷史價值,應該多加推廣,說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
  圖: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具歷史價值,應該多加推廣,說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

  編者按

  香港維護國安條例生效,補上維護國安短板,標誌着香港開啟新篇章,邁向新階段。如今,萬事俱備,香港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環境,未來如何善用優勢,全力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

  由今日起,《大公報》推出「新里程·新篇章」系列報道,聚焦新階段下香港的優勢、機遇、挑戰,集眾智、匯眾力、聚眾能,共同推動香港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新的突破,邁向由治及興新里程。

  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雙向開放的區位優勢,只要善於守正創新,推動國際創科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與國際金融中心深度融合,必定能在粵港澳大灣區擔當中國文化復興排頭兵的使命中發揮重要作用。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媒體時表示,文化藝術盛事不僅為香港直接帶來經濟效益,來港參與活動的各國來賓也通過分享自身體會,向世界宣傳香港。特區政府將籌劃推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活動,並構建更多文化藝術交流平台,助力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如有合適機會,特區政府願意推進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以大灣區名義與其他國家進行文藝交流。\大公報記者 義昊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在不同層面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康文署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專責策劃及舉辦推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活動。李家超表示,「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將分別在學校層面和社區層面推廣,並善用不同媒體平台做好傳播工作。他認為,國家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文化教育融合推廣,既可從中華文化、中國歷史、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等豐富內容,增加教育和學習的興趣,更可把守法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融入於日常生活和個人持續學習中。

  推進大灣區文化交融

  李家超表示,「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會籌劃推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活動、交流和合作,宣傳中華文化,構建更多文化藝術交流平台,尤其是「一帶一路」文藝交流活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融,更可推展以大灣區名義,組團出國進行文藝交流,推行大灣區文化展覽等。

  李家超介紹,本周開始,香港迎來多項金融和文化藝術盛事,如首屆「世界合一論壇」、首屆全球投資峰會、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巴塞爾藝術展等,這些盛事不僅直接帶來經濟效益,來港參與活動的各國來賓也可通過人際網絡、社交媒體等向世界分享自身體會,宣傳香港的自由開放、多姿多彩、充滿活力和機遇。而全港18區推動日夜繽紛活動,服務行業包括餐飲、零售、本地旅遊等,亦正準備不同舉措再提升服務,提升良好體驗,再提升各自特色的吸引力。

  積極支持民間辦盛事

  李家超強調,特區政府歡迎民間機構提出各項舉辦盛事的計劃,也會從政策、資源投放等方面給予支持,讓這些有效的計劃得以實踐。最重要的是,社會各界要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把香港的經濟搞活,提升行業競爭力。此外,如果有合適的機會,特區政府也願意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以大灣區的名義推動文化交流、推廣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