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衡/彰顯核心價值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張玉閣

  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以下簡稱香港國安條例)2024年3月19日在立法會三讀全票通過,3月23日正式刊憲生效,這是香港的歷史時刻,標誌着香港特區終於完成基本法第23條規定的憲制責任和歷史使命。從回歸後的2003年23條立法失敗、到2014年非法「佔中」、再到2019年修例風波,香港不斷從「商業城市」「經濟城市」演變為「社會城市」「政治城市」,營商環境受到衝擊和影響。2020年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為香港回歸「經濟城市」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強力保障,香港國安條例的制定完成和生效,則為香港彰顯「經濟城市」的核心價值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重要保障。

  自由經濟和營商環境構成香港的城市基底,「經濟城市」是香港競爭力、吸引力及核心價值所在,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重要支撐。自2014年非法「佔中」以來,香港作為「商業城市」「經濟城市」讓位於「政治城市」「社會城市」,2019年修例風波達到頂峰。這期間,經濟發展不再是重中之重,「政治民主」成為一部分人核心訴求;財富創造和經濟增長無足輕重,所謂的「公平正義」成為社會焦點問題。對香港經濟放緩、產業結構存在隱憂的分析和警告,常常被攻擊為「GDP主義」的內地思維,香港作為「商業城市」「經濟城市」的重要性被稀釋和攤薄,所謂「政治社會訴求」一定程度上否定、取代、吞噬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是解決政治紛爭和社會問題的基礎,經濟發展失速乃至停滯,將進一步加劇社會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陷入惡性循環。

  國安受損香港發展遇阻

  自2004年到2023年20年間,香港實質GDP增長率出現過四次負增長,其中2009年下降2.5%,主要是受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的外部影響。其他三次負增長分別是2019、2020、2022年,其中有新冠疫情蔓延、美國制裁等因素的影響,但2019年的「黑暴」對香港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衝擊。

  分時段看,2004-2023年香港GDP年均增長率為2.79%,前10年即2004-2013年平均增長率為4.51%,後10年即2014-2023年平均增長率為1.10%,前後10年差距甚大,社會動盪不斷是後10年香港經濟放緩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較來看,2004-2022年新加坡GDP年均增長率高達4.05%,中國香港為2.78%,僅為新加坡的56%。由此可見,社會動盪嚴重干擾了香港經濟和營商環境,加劇了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直到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實施才有力扭轉了社會動盪對香港經濟和營商環境的破壞,今天開始生效的香港國安條例也將與香港國安法一道,維護特區國家安全。

  境外敵對勢力妄稱香港國安條例將破壞香港營商環境,實際上恰恰相反,香港國安條例將更好彰顯香港核心價值,優化營商環境。

  第一,2020年國安法頒布實施優化了香港的營商環境。在2019-2023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的9次排名中,香港三次第三、四次第四,一次第五,最低的是2020年上半年第27期的第六,恰恰是上一年的「黑暴」影響了香港的排名。而在國安法頒布實施後的2021-2023年,香港的排名始終保持在第三或第四的位置。在GFCI五個分領域中,香港營商環境的排名位居前列。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香港的營商環境排名第三。2022年新冠疫情嚴重影響香港與全球的商業往來,香港營商環境排名跌至第八,2023年則回復到第四。

  全球資本對香港充滿信心

  第二,全球資本對香港的營商環境充滿信心。自2019年到2023年,無論是港元還是外幣存款,香港銀行所有認可機構的客戶存款均呈增長之勢。總存款從13.77萬億增加到16.22萬億,五年淨增2.45萬億,最大增幅是2020年的5.39%。其中外幣存款從6.89萬億增加到8.60萬億。其間,部分流出資本又回到香港,表明國際資本認為香港是安全的,香港的營商環境是值得信賴的。

  第三,香港是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辦事處的首選地之一。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截至2023年6月1日,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數量為9039家,比去年增加61家,與2019年持平,比2018年增加285家,包括1336家地區總部、2311家地區辦事處和5392家當地辦事處,就業人數約46.8萬人。顯示香港的優越營商環境,是不同規模的企業設立或擴展業務的理想地點。

  充分保障合法的投資回報,是香港作為「經濟城市」的關鍵和核心價值所在。營造安全、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是香港彰顯核心價值的充分必要條件。香港國安條例是香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香港營商環境重要的維護者和促進者。更好維護國家安全,香港就更加安全穩定;更加安全穩定,香港「經濟城市」的核心價值就更加彰顯,香港的營商環境就更加持續優化,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就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