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港聲】京港新質生產力與人文經濟學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考察交流會大合照(上),與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先生合照(下) 。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考察交流會大合照(上),與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先生合照(下) 。

  全國兩會期間,我出席了幾個交流座談會,有幸與赴京參會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們探討如何更好聯動北京及大灣區科創文創產業,以及「新質生產力」與「人工智能+」這兩個熱詞。

  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剛閉幕,霍啟剛代表便與一行人到了北京經濟開發區(北京亦莊)紫荊文化廣場調研,我在現場與他交流了在京港人創新創業情況。在座談中,他十分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談到新能源汽車產業、電子競技的興起和科技在文體旅領域相關應用,以及對文化消費模式的影響。最後的共識是加強北京及大灣區的交流合作,促進青年創業和科創文創項目發展。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剛閉幕,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蔡冠深主席與十多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亦到了紫荊文化廣場考察,體現出兩地交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作為首位入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的企業代表,我也參與了這次座談會,委員們紛紛發言,強調了北京與香港在文化和科技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委員們討論了如何通過文化交流平台,加強京港兩地的聯繫,特別是在青年實習、就業及創業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而北京則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兩地的合作,不僅可以促進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還能為港澳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委員們提出,紫荊文化廣場和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的建設,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通過這個平台,香港青年可以更便捷地接觸到北京的科技資源,參與到科技創新的實踐中,同時也能將香港的文化魅力帶入北京,豐富兩地的文化交流。這種雙向互動,不僅有助於青年人才的成長,也將進一步推動京港兩地在文化和科技領域的共同繁榮。一連兩天的座談會精彩觀點頻出,是一場京港思想交流的盛宴!

  3月7日,在北京中軸線上的宏恩觀,也舉辦了一場「以文化助推東城高質量發展—東城區政協婦聯界別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暨建言獻策研討會」,我被邀請作為「婦女之友」參與。宏恩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一座具有700餘年歷史的古蹟,原名千佛寺,後經過多次修繕和功能演變,最終成為一座道觀。它地處鐘鼓樓北側200米,佔地面積約5,1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因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地理位置,被稱為中軸線上的「龍尾之要」。今年1月,正式向公眾開放,成為「觀中」中軸線文化博物館,涵蓋數字藝術展、歷史展、主題郵局、書店、文創商店等內容的市民文化空間。

  研討會中,中國人民大學劉瑞明教授主題分享「人文經濟學的價值及發展路徑」,我學習後很受啟發。蘇州是人文經濟學實踐的典範,蘇州之所以能在經濟發展上取得顯著成就,是因為它成功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創新相結合。蘇州不僅保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在高質量發展上也走在了前列,體現了人文經濟學的核心理念——通過文化價值的轉化來推動經濟增長。這種轉化不僅包括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涉及人文精神在市場經濟中的積極作用,如契約精神、創新意識和企業家精神等。

  蘇州的經驗表明,一個地區的人文精神能夠塑造其經濟特質,吸引並聚合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在政府的引導下,蘇州建立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了人文價值的轉化和經濟的現代化進程。這一過程不僅提升了蘇州的經濟實力,還增強了其文化魅力,使其成為一個兼具歷史韻味和現代活力的城市。

  教授的發言強調了人文經濟學在當前中國經濟轉型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面對三重壓力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文化價值的轉化來注入新的活力,推動生產力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蘇州的成功案例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我也得找個機會到蘇州調研學習。

  今年大家都聚焦在經濟增長,往期我寫過張順江教授的觀點,「經濟」是「經邦濟世」的意思,而不是單純財務數字的增長,恰逢當下正好以「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及「人文經濟學」實現出來,期待經濟在2024上一個新台階!

  ◆作者/圖片:文旅部 香港青年中華文化傳播大使 梁家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