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弦雅音】我心依舊

  姚 珏

  參加全國兩會以後,我回到上海探望90歲的父親,也為一個滬港兩地合作的電視節目做了兩天的拍攝,這讓我有機會回到我曾經居住和成長的地方,靜下心來感受家鄉之城上海的美。

  唐代詩人賀知章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種回到家鄉,感受歲月飛逝的滋味我能夠體會到,但也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回味和思考當年的自己。這次拍攝去了3個不同的地方,我就讀的小學、中學,以及我出國後回滬我父母親住的地方,三處各有特色。我的母校中學是上海音樂附中,在東平路9號,為3層磚木結構花園洋房,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是當年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後第一個穩定的家,也稱「愛廬」。上音附中的前身由著名音樂家賀綠汀1951年創辦,學校的環境優雅、有歷史感,我感覺自己非常幸運,能夠成長在這樣的環境裏。雖然當時可能不了解這些歷史建築物對我的影響,但是現在想來,卻在記憶深處給了我很多養分,文化之根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的人生。

  這次拍攝,我還去了我爸爸曾經長期工作的上海電影樂團。我父親姚笛是中國電影音樂的先行者,1974年他出任上海電影樂團指揮,在1974年到1984年的十年間,他成功指揮完成了100多部電影配樂錄製,其中20多部獲得國際、內地的最佳影片獎。由他擔任指揮所錄製的電影《巴山夜雨》、《喜盈門》、《城南舊事》,前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連續3次榮獲「最佳音樂獎」。時隔多年,也許電影裏的劇情人們會忘記,而像上述電影裏的《一顆蒲公英的種子》、《送別》等歌曲及音樂依然被一代又一代的廣大觀眾所熟記、傳唱。

  雖然父親在當時開創了內地一個音樂時代,但我印象中只記得從小在電影樂團練琴,看爸爸指揮樂隊,為電影錄製配樂。到他的食堂吃飯,覺得特別好吃。味覺和情感的記憶是最持久的,滋味在心頭,我覺得人越年長,越會去尋覓小時候的味道。所以我這次回味了很多,覺得真正塑造我的恰恰是青少年的這段歲月。在上海的16年,這座城市我的家,不但給我打好了音樂基礎,更給了我敢於去經歷風雨、探索世界的內心。現在我更加感恩上海和父母給我的一切。

  最近紀念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百年誕辰的系列活動在香港舉行,在中環愛丁堡廣場、香港文化博物館等展出金庸小說人物的大型雕塑作品。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而在我看來,「俠之大者」就是「我心依舊」,而這種淡定、從容和超然,離不開的就是內心成長的家國情懷,重情重義,只有這樣才能抵禦人生路途上的顛簸與苦痛,不斷向前。王家衛導演拍攝的電視劇《繁花》把滬港文化結合,主人公寶總的角色何嘗不是這樣一個「我心依舊」的「大俠」。一些老歌又在電視劇中唱起,既懷舊,卻又讓你感覺歲月更替,但總還有一些閃光的東西歷久彌新。比如劇中老歌插曲《再回首》唱的:「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只有那無盡的長路伴着我。」